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因「台灣有事」論述,引發中日關係緊張,而中方也採取多項行動予以反制。不過,根據最新民調顯示,高市內閣支持度居高不小,穩居7成高檔。然而,資深政治觀察家卻認為,這個數值恐怕還低估高市真實人氣,而這與日本主流媒體長期長期以來的「左傾結構」與「機構效應」,事實上,高市早苗實際上擁有一群龐大但沉默的「隱性鐵粉」,這股力量正如2025年自民黨總裁選舉時一樣,再次跌破了媒體專家的眼鏡。
回顧上月 4 日自民黨總裁選舉,包括《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日本主流媒體在選前兩週發布的民調,幾乎一致看好以改革形象著稱的「修憲王子」小泉進次郎。當時的數據顯示,小泉在黨員票支持度上領先高市早苗超過 10 個百分點,輿論甚至一度形成「勝負已定」的氣氛。然而,正式開票卻出現戲劇性反轉,高市早苗在黨員票竟逆勢超前小泉近 20%,上演驚天逆轉,讓所有預測通通失準。
透過這場戰役證實一個現象,就是日本媒體民調往往偏向都會區與中間選民,嚴重低估地方基層與保守派黨員對高市早苗「國家正常化」路線的堅定支持。
有分析認為,日本戰後媒體生態長期由自由派主導,對於高市早苗這類主張參拜靖國神社、修憲及強化國防的「鷹派」政治人物,其報導角度多半帶有批判性。這種氛圍導致部分支持者在面對媒體民調時,傾向隱藏真實意向,形成類似美國川普支持者的「隱性選民」效應。換言之,當前各家媒體做出的70%支持度,可能只是高市早苗人氣「樓地板」,而非天花板。
除此之外,由於「台灣有事」發言,讓中國近期對高市早苗展開個人羞辱性攻擊,包括官媒發布穿著舊皇軍制服的漫畫、威脅制裁海鮮等手段,這些行徑反而產生了強烈的「聚旗效應」(Rally 'round the flag)。對許多政治冷感的日本人來說,當外部勢力如此粗暴干涉日本內政與辱罵本國領袖,激發了民族自尊心。
現正最夯:「你好我吃一點!」外交部貓咪迷因圖挺日水產獲台日百萬網友按讚
面對高市遭中國羞辱性攻擊,讓原本支持高市的保守排更為團結,也讓許多中間選民在「討厭中國霸凌」的心理下,轉而支持對中強硬的高市內閣。這股「反中紅利」結合了被媒體低估的保守派基本盤,正是高市早苗敢於在外交上與北京直球對決的最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