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拜祭共諜吳石中將,中華民國台灣總統、也是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拜祭英勇抗共保國被共產黨擊斃的黃百韜上將。歷史可以如此顛來倒去,使人嘆為觀止,將來還有真正的歷史嗎?
我接觸「黃百韜」這個名字大概在1950年印尼讀初中二的時候。是韓希梁寫的報告文學。最先讀的是他的《飛兵在沂蒙山上》,寫的是孟良崮戰役消滅國軍張靈甫的74師;接下來是韓希梁寫的《六十八天》,寫的是發生在1948年11月整個淮海戰役,國民黨稱為徐蚌會戰。徐蚌會戰是66天,淮海戰役是68天。應該是有兩天中共做的戰前部署,國民黨並不知道。《六十八天》的具體內容我記不清楚了,不過中共給黃百韜取個外號叫做「往北逃」我記得。不論是張靈甫還是黃百韜,中共都說他們是兵敗自殺,不會說被打死。被打死會刺激國軍復仇的鬥志,中共也有槍殺俘虜之嫌。反正死無對證隨他說。
現正最夯:鄭麗文嗆賴清德「勿消費國家英雄」民進黨:祭悼共諜心虛不願認錯
即使是中共的百度,介紹韓希梁時,也是從1950年他寫的《黃繼光》開始,也就是韓戰開始。對韓在國共內戰時的作品已經沒有什麼人知道。可見我是他們中的「老革命」。即使我的中國同輩,當時也很少有我看的「革命書籍」多。
在三大戰役中,徐蚌會戰是最決定性的,中共有兩個野戰軍(華東與中原)參與,國民黨輸掉以後,共軍就直趨長江北岸,然後渡江直搗國民黨首都南京,推翻國民黨政權。當時共軍勢如破竹,國軍紛紛投降,如湖南、雲南、四川,只有在古寧頭吃了敗仗。

而徐蚌會戰中最關鍵的就是消滅黃百韜的戰役,因為他最會打仗,從雜牌軍提升為老蔣的嫡系。黃百韜犧牲後,徐蚌會戰輸了一半。黃百韜當時的對手是宿敵粟裕。粟裕以「七戰七捷」聞名,但也視黃百韜是最難纏的對手。粟裕是中共開國10大將之一,據聞曾想把他列為元帥,終於因為人數問題退居大將。
現正最夯:「你好我吃一點!」外交部貓咪迷因圖挺日水產獲台日百萬網友按讚
1962年出版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初稿)對淮海戰役有所描述,值得注意的有兩點:
一點是:「毛澤東指出淮海戰役的首戰,應放在殲滅黃百韜兵團上,並須用一半以上的兵力放在阻援、打援上。」
一點是:11月8日,「駐在台兒莊、棗莊地區的國軍第三綏靖區所屬三個半師,共兩萬三千餘人,宣告起義。9日,黃百韜親率四個軍剛過運河,即被華東野戰軍迎頭堵住。」
在中共淮海戰役的國軍部署兵力地圖中,有些就是隱藏在高層的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提供的。而在參謀本部與前線的第三綏靖區兩個副司令都是潛伏的大共諜,國民黨怎麼可能打贏這場仗?

兩萬三千人的起義中,為首的是張克俠與何基澧,張是第三綏靖區中將副司令,馮玉祥的連襟;何基澧也是中將副司令兼77軍軍長。張在到了安全地區後,致電何基澧起義,華東野戰軍馬上過來佔據運河,堵住黃百韜後撤之路。這些前後只有四個小時。粟裕後來給中央的報告中說,如果沒有何基灃、張克俠的起義,就沒有包圍黃百韜的戰機。起義的部隊主要直屬何基澧的77軍,但是黨內地位張克俠高,因此後來排名,中共都把張克俠放在前面。
張克俠1929年加入共產黨,潛伏19年。但是文革期間被紅衛兵殘酷鬥爭,連兒子都被牽連,身心受創甚重,死於1984年。何基澧於1939年被吸收為特別黨員,沒有文革遭遇的記載,1950年他就轉入地方工作,以前的黨齡不算,死於1980年。
吳石被槍斃後,中共在台灣一定會製造新的吳石,還有新的張克俠、何基澧。,現在破獲的間諜案只是冰山一角。不知道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拜祭吳石,前黃復興黨部諸公是怎麼想的?他們將為國民黨在台灣這塊土地而戰,還是以投降來換取和平?如今中共在中國與香港的統治是和平統治嗎?人民享受台灣一樣的自由民主?如果還有良心,應該捫心自問,如果為了私利討好中共而舔共,那就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