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上提案「週休三日」,引起迴響,超過5,000人附議,跨過門檻,主管機關勞動部須在12月7日前必須給出回應。若從勞動部日前公布的平均年工時國際數據來看,台灣上班族工作時數位列全球前段,且去年的工時相較前年甚至又往上。
有提案者8月25日在公共政策平台上提案,提議推動「四日工作制,每週上四天班放假三天」,提案人條列出週休三日的4項優點:
1.提升工作與生活平衡:讓員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休息、進修或發展興趣,心理健康改善,壓力下降。
2.吸引與留住人才:尤其對年輕世代與專業人才有高度吸引力,重視「彈性與生活品質」的員工更願意加入。
3.環保與節能效果:減少通勤次數,交通壅塞、碳排放下降,辦公室水電成本也可能降低。
4.長遠來看可能促進創新:員工有更多空間充電、學習新技能,帶來新想法,對企業長期發展有利。
提案人提到,短期來講,可能造成中小企業反彈。無法與臨近國家競爭,產業面臨產能下降,勞工面臨工資下降等危機。然而依據英國日本冰島等國的研究實例。長期來說,產能不會下降(甚至上升),也有助於提升勞工幸福感,保護勞工身體及心理健康等正面影響。
提案最終吸引超過5768人附議,今年10月7日已通過,機關必須於12月7日前回應。
根據勞動部的統計數據,2024年國際勞動統計結果,台灣受僱者平均每年工時為2030小時,比2023年的2020小時還高,在全球排行第五,僅次於墨西哥、新加坡、哥斯大黎加及哥倫比亞,排名相較2023年甚至又前進了一名,超過了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