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首次出現全員到齊辯論,外界最矚目的焦點落在郝龍斌與鄭麗文兩位候選人。然而,兩人對「黨的未來」理解與實踐卻呈現天壤之別:「跨世代合作」與「世代交替」的論述,已經高下立判。

 

郝龍斌身邊站著鍾沛君、詹為元、柳釆葳、李明璇等年輕的國民黨希望,這些人並非過去那種「人形立牌」,而是真正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的「新血」。郝龍斌把這些年輕人納入辯論與改革規劃中,與老將的經驗結合,展現出國民黨難得一見的「跨世代戰隊」。這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行動。從辯論中瞭解到,過去為國舉才葉慶元律師、羅智強委員,到如今網羅新世代戰將加入改革,郝龍斌一次次用行動證明自己能把「人才傳承」落實在國民黨裡。

 

相較之下,鄭麗文雖然長年在政論節目為黨衝鋒,值得肯定,但這次選舉高舉「世代交替」的大旗,卻屢屢出現嚴重落差。公開場合,她身邊幾乎見不到青年,卻時常傳出是金主、商業大亨陪同,這與她的口號形成強烈對比。說穿了,這不是「世代交替」,更像是「金權復辟」。一旦黨主席的號召力建立在金主而非青年基層,那麼「世代交替」就只是空洞的標語,黨內看不到年輕人,黨外更看不到誠意。這樣的改革,如何讓黨員相信?

 

國民黨不能再被「帳面年輕」的假象所矇騙。黨需要的不是年齡上的包裝,而是一個真正能給年輕人舞台的領導者。主席的價值在於能否搭起跨世代的橋梁——既承接資深世代的智慧,也要給予青年衝鋒的空間。唯有如此,國民黨才能擺脫「老人政黨」、「金權政黨」的標籤,才有重返執政的可能。

 

如果一再強調「世代交替」,卻連一個願意站在身邊的年輕戰將都找不到,那就是最諷刺的「表面交替」。這種喊口號式的改革,不僅無法凝聚黨員向心力,還會徹底斷送國民黨重建社會信任的契機。

 

國民黨正處於歷史轉折點。經過多年在野的掙扎,黨需要的不只是「抗衡民進黨」的口號,而是一個能真正培育人才、重建組織、跨世代整合的領導人。從這場辯論的差異已經可以看出,誰是真正走在改革路上的領導者,誰又只是停留在口號與金權的幻象。

 

一個政黨的生命力,不在於喊了多少次改革,而在於年輕人願不願意進來、留下來,並在成長過程中有資深前輩的引領,避免重蹈覆轍。這就是「跨世代合作」的力量,也是國民黨走向未來的唯一出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