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在大阪世博議題上的發言,再次引發各界議論。她把文化部的「We TAIWAN」文化展演與經濟部主導的台灣「TECH WORLD館」混為一談,甚至誤以為區區一億元經費即可「搬回高雄」,這般的「世博錯置」足以顯示她對專業的輕忽怠慢與極大漠視。其實,這並非她首次或是單純的口誤,而是長期暴露出一位國會立委在文化政策與國際展演上的知識落差,以及將公共事務當作政治秀場的慣性。
事實上,「We TAIWAN」是一項跨領域的文化展演,從文學、表演藝術到文化科技,意在透過世博舞台向國際展示台灣多元文化能量。這正是文化外交的核心戰略:「在全球聚光燈下,展現台灣不僅是科技島,更是文化大國」。然而,當初立法院在刪減相關宣傳預算時,柯委員選擇沉默,沒有為文化部說一句話。如今卻試圖以爭取搬回來塑造自己積極爭取的形象,卻連展演與展館都分不清楚。這不只是烏龍,而是嚴重誤導民眾。
對比之下,台灣「TECH WORLD館」是斥資20億打造的高科技館,擁有巨型螢幕、560台平板與360度4K投影,是完整結合產業與科技的國家展示。柯志恩立委若真認為一億元即可搬回高雄,不僅是對專案規模的無知,也等於把國際博覽會的專業視為「地方活動」等級,更是矮化國際文化外交的格局。
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矛盾行徑並非首例。財劃法修法時,她高喊「顧高雄」,但在國民黨智庫任內卻推動「首都加給3%」,為台北加碼。前後立場的落差,突顯她的政治盤算遠大於理念一致性。相同的,在美濃砂石案中,民眾期待她公益揭弊,但卻是淪為同台演戲,把事實真相耗損在表演效果裡。一次又一次的經驗,都讓人看見她慣於將公共議題轉化為個人曝光的操作模式。柯立委的「世博錯置」很顯然的再次證明,她的核心專業不是教育,也不是文化,而是政治表演。台灣社會需要反思:我們是否願意繼續把公共資源交付給一位「矛盾與錯誤不斷卻仍能上位」的政治人物?
平心而論,這次柯志恩立委的「世博錯置」事件,或許正是我們重新檢視台灣政治文化的最佳契機。這不僅是柯志恩立委的問題,而是台灣政治的結構性困境。當專業被忽視、當知識被廉價化、當政策辯論被娛樂化,政治人物就容易把國際外交當作地方造勢,把專業監督當作個人舞台。換言之,柯志恩立委的「世博錯置」事件只是一個縮影,提醒我們台灣若要在國際舞台上真正立足,需要的是具備知識邏輯、能捍衛國家長遠利益的政治人物,而非耽溺於媒體短期效果的表演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