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2年11月《女人迷》媒體,曾發表〈政治人物該為性別歧視言論下台嗎?語言背後潛藏的厭女症〉,內容提及現今政治人物常將性別歧視語言,視為他們用幽默打擊政敵對手的主要工具,而在性別議題上不斷失言,並合理化性別歧視的話語為幽默開玩笑。事實上,這些性別歧視的話語不好笑,帶動性別歧視壞風氣,且會教壞台灣囝仔大小。

 

  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勘災,被網友截圖「全妝出鏡」,妝容不受影響。民進黨立委王義川在政論節目上嘲諷,「盧秀燕是用哪個牌的化妝品」、「一罐這麼小罐賣2400元,我也不知道是在賣什麼」。

 

  現場千千萬萬災民的回應是最真實,賴政府有幫助就有幫助,沒有幫助就是沒有幫助。檢視台中市長盧秀燕勘災就好好檢視,關心災情就關心災情,就事論事,為什麼要污辱女性的粉底液價格與外貌,我也不知道憨川在想什麼?

 

  目前賴政府和綠營修正路線,以救災為主線是正確,來自各地的民間慈善機構為輔助,因現在颱風災情重創的地區在中南部,當地因為遠離媒體集中的大台北地區,很多訊息原本就不容易馬上傳播出來。

 

  而民進黨性平部譴責王義川是「厭女台派」有其原因。也理性點出「評論政治人物的專業能力,請從政治專業的角度與高度切入,而非以厭女言論作為攻擊,否則不但沒有打到重點,反而模糊整個問題的焦點

 

  憨川當過大學老師,在這裡也分享給你複習女性主義和性平課程。學人Shrewsbury在1987年曾為女性主義教育學定義為:「使學習者增權賦能,對同儕及學習內容負責,並將所學付諸社會行動。」其最後的理念目標是達成社會正義,並在教育的過程中重新重視女性被壓迫的經驗,重新去認知婦女的學習方式,並使婦女在環境脈絡中建立其主體性,而女性主義教育學是女性主義的衍生,代表一種解放教育的出現,從解構權力、爭取平權、強調差異來著手,在關懷女性的教與學的轉化行動中,去終止女性被歸類為男性附屬地位,故除了進行解構的工作—全面檢視現存的性別不平等和背後潛藏的結構因素外,女性主義的觀點更溢入教育學的土壤,豐碩了教育學的內涵,開啟了女性主義教育學(feminist pedagogy)。

 

  憨川,一起來學女性主義和性平課程,因女性主義教育學不只為世界各地的女孩、女性增權賦能,也有效阻止性別暴力事件的發生與破解壓迫女孩、女性的偽科學論述、負向道德標籤與壓迫,讓女性不被男尊女卑的意識形態、父權制度所綑綁而得到自由,也能使男性得到真正的自由,合理化壓迫控制,或者虛假的優越感從來不是獲得自由的正確方法,彼此因為女性主義教育學而變得更為勇敢、溫柔,學習不需要再透過壓迫暴力,與不當觀念的灌輸來支持男性的優越感,不需要透過負向的道德標籤控制女性,來偽裝真實的權力欲,同時讓女性、男性同在男尊女卑、父權結構下脫困,活出不同性別的自我生命樣態,成為一個更整全的全人。

 

  如果你講不聽,好發與合理化性別歧視言論的行為模式不改,可能會走上和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一樣的道路,因性別歧視言論而終結政治生涯。

 

   憨川啊~~憨膽用對地方,改正對你、民進黨、賴政府和台灣這個國家在性平文明和國際評價上都有幫助,不對就不對不要硬凹,當改則改!

文.張天泰
(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