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衛報》披露,中國已在台灣專屬經濟區(EEZ)內,包括太平島周邊,部署至少十二座油氣鑽探平台。這些平台表面上打著能源開發的旗號,實際上卻是中共在海上推進「灰色地帶」行動的又一步棋。透過非傳統軍事手段,將經濟活動、能源探索與軍事滲透結合,北京正試圖模糊國際法界線,逐步侵蝕台灣在南海的存在感與主權主張。
灰色地帶戰術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的「不戰而佔」。鑽探平台不像軍艦那樣明顯挑釁,卻能長期存在、日復一日地改變現實。當中國在太平島外海「插旗」時,不僅挑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保障的專屬經濟區權利,也製造國際認知上的模糊。時間一久,北京就能聲稱「這片海域早已由中國實際開發」,使國際輿論逐漸習慣其非法存在。這種策略在南海早已屢見不鮮,如今正被複製到台灣周邊海域。
對台灣而言,這不是單純的資源爭奪,而是安全與主權的前線考驗。鑽探平台本身就具雙重用途,既能蒐集海洋資料,也可能在危機時轉為軍事用途,例如安裝監測設備、成為海上補給點。若任由中共擴張,將形成「海上前哨」,進一步壓縮台灣在南海的戰略縱深。更嚴重的是,若國際社會因其表面「民用」屬性而漠視,台灣將在輿論與法理上陷入孤立。
因此,台灣的應對不能只是抗議聲明,而必須有更積極的行動。首先,應透過外交與法律途徑,持續在國際場合揭露中共的灰色戰術,爭取更多理解與支持。其次,必須強化與友盟的海洋合作,包括與美日澳等民主夥伴建立更緊密的情報共享與聯合巡航機制。最後,國軍也需發展針對灰色行動的應變能力,例如加強海上監偵、無人系統反制與海巡協同,讓北京明白台灣不會坐視被「溫水煮青蛙」。
真正的和平,不是任由極權逐步蠶食,而是要敢於守護主權與秩序。鑽探平台看似無聲,卻可能是戰略上最響亮的警鐘。台灣社會必須看穿這場「能源開發」的假象,理解這其實是中共對台的新一輪壓迫。唯有在國防建設與國際合作上持續加碼,我們才能避免被灰色地帶戰術侵蝕,並確保台灣的自由與尊嚴不會在南海浪潮中被抹去。這正是延續前輩捍衛家園的信念,也是台灣精神最真切的展現。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