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民進黨長期推動綠電,所以在台灣的綠電通常都是一種特別污名的代名詞,都是在強調,就是民進黨貪汙腐敗,所以台電才需要補貼。 

 

首先這篇文章,採取寫作的方式為推理式的邏輯,而且不會總結成一個符合論文式﹑評論式文章,最重要的是,真相是不是我所說的一樣,我自己也不敢肯定。 

 

問題的發源於: 

 

台電需要補貼是原由民進黨長期大量補貼綠電的能源政策,才導致我們需要大量的補貼台電,所以我們要刪除補貼台電的錢。 

 

***** 

在此我要嘲笑一件事,相信所有過了35歲,經歷過馬英九的油電雙漲時代的人,應該都瞭解,油跟電如果漲了,物價勢必跟著上漲。 

所以到底提案普發1萬元,這個政策到底在物價通膨的時候,能抵銷物價上漲的幅度多久? 

更別說,物價一旦漲了,從來就沒有跌回去過,所以首要的政策,難道不是先想辦法凍漲台電的電價? 

***** 

 

 

進程1: 

 

相同的狀況,我利用AI查詢世界各國擁有核電的國家,無一例外除了中國也都是漲起來,哪怕是核電大國的法國,也是在這1~2年狂漲起來。 

 

所以按照原先拒絕補貼台電的邏輯性,覺得這是台灣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的,相同的擁有核電的國家也是相同錯誤的能源政策才是。 

 

當我把這件事分享出去後,別人指責,法國的電價狂漲是因為,進口美國高昂的天然氣,所以這不是核電的錯,是因為購買昂貴的天然氣的錯。 

 

 

進程2: 

 

根據網路上的AI資料,基本上這是半對的,根據網路上的資訊,法國電價狂漲的原因不光是因為購買大量的天然氣。 

 

法國電價上漲的特殊因素 

 

天然氣進口價格高:法國雖然核能發電占比高,但因電力市場規則與供應安全考量,仍需進口部分高價美國天然氣,特別是在鄰國電價高昂時。 

取消電價保護措施:法國政府過去數年實施「電價盾牌」政策壓低電價,2023年起逐步放寬,導致價格一次性跳升。 

稅費與市場規則:法國電價結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於稅費與公共服務附加費(如CSPE),這些成本逐年上升。 

 

進程3: 

 

所以根據進程2的解釋,基本上可以說,全世界擁有核電國家,電費漲的原因都跟台電差不多,我們因為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所以台電也跟所有國家一樣,都是藉由【凍結電價﹑補貼電價】來壓制電價上漲。 

 

****** 

喔,至今沒有哪一個國家,百分百都是使用核電當主導,所以強調是因為民進黨不推核電,所以我們才要補貼台電,本質上就是一個不符合現實情況。 

****** 

 

而且,台灣不光是缺電,也缺大量的綠電,基本上擁核派﹑反綠派都是強調台灣缺電﹑電價要漲,可是卻沒有人強調台灣[缺綠電]? 

 

所謂的2050淨零排放不是台灣民進黨在推動,而是全世界各國都在[用碳稅]推動,只要是外貿出口的產品,全都要檢討到這些,然後很不幸的,台灣是外貿出口產業為主的國家。 

 

目前很多人都沒感受到,那是因為大家都在加緊在2030年前做準備,這是全世界各國要第一次給出成績單,所以當他國都準備好時候,台灣這種準備不足的國家,到時企業要何去何從,我就不知道。 

 

 

進程4: 

 

相信會有人說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加強推動核電,而核電不是有汙染的電,這點是對的,現在查資訊就會發現那怕英國﹑日本﹑韓國也都有意推動新的核電建廠的計畫。 

 

我從5年前就是這樣子給評價,所謂的核電是 

當缺電的時候,核電是綠電。 

不缺電的時候,核電是潔電。 

(就是不算綠電,也不算再有汙染的發電,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分類。) 

當有充足低廉的發電時,核電就是有汙染的發電!因為核廢料就是擺在大家眼前。 

 

3年前我開始額外加一句! 

核電不光是被綠電追趕得上,也被核電自己追趕得上,因為我們目前所用的核電叫[核分裂],這絕對是有汙染的,但核電已經進展到[核融合],這可以說汙染極小,很大可能會是被歸類到[綠電]。 

 

而一座核分裂電廠所[設計]運轉的時間最久是40年,但隨著電不夠用,很多國家都不斷延期,但至於安不安全就見仁見智,而目前且還不包含要電廠關閉後,後續的20年以上的時間處理流程。 

 

 

 

進程5: 

 

但以上1000多字的內容都是題外話,我這個人向來比較務實一點,我所看的是,[台灣的躉購費率為什麼比其他國家還要貴?] 

畢竟大家都不是瞎子,而擁核派跟反綠派也都是拿出這點出來攻擊[民進黨政府] 

首先根據數據 

太陽能發電的均化成本(LCOE)在2023年約為每度電0.03至0.0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NT$0.93至NT$2.7。 

陸域風力發電的均化成本在2023年約為每度電0.04至0.06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NT$1.24至NT$1.86。 

水力發電的均化成本在2022年約為每度電0.061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NT$1.89。 

 

然而這是台灣的數據! 

太陽能發電成本 

自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4.13(2023年)。 

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4.88(2023年)。 

風力發電成本 

自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4.48(2023年)。 

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6.70(2023年)。 

水力發電成本 

自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1.83(2023年)。 

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1.84(2023年) 

 

進程6: 

 

根據進程5的描述,我們基本上就是直接斷定民進黨貪汙腐敗,畢竟其他國家可以那麼便宜,怎麼到了台灣這邊就這麼貴,所以如果不是民進黨貪汙腐敗,牟利綠能產商,怎麼解釋都說不過去,還是綁定20年合約的 

 

****** 

但可惜真相不是這樣子的,而台灣9.9999成,包含我本人也都是只看到這裡就不發一語,覺得就是民進黨貪汙腐敗,圖利綠能產商。 

****** 

 

從這邊開始大概就會很打臉所有人,包含我自己本人,因為我忽略掉一個很重要因素,而我也關注綠能產業至今超過15年後,才發現這個因素。 

 

 

進程7: 

 

我很清楚,不管哪一種產業,在產能推動起來前,必先需要補貼大量的金額,直到擁有一個基本量後,才能開始推動起其他產業。 

 

在我查[台灣的躉購費率為什麼比其他國家還要貴?]也都是給出類似的且1~2句超簡短的描述,簡短到我瞄完都不用半秒。 

 

然後給我的其他台灣的躉購費率高的描述,要嘛台灣沒這個生產技術,所以我們受國際物價波動影響,要嘛台灣天候狀況不佳等等,這些內容都足夠我翻看1~2個小時不停思考。 

 

等到我發現這個0.5秒的描述好像有點問題時,並開始查詢後,才發現這才是最重要的點,當下我真的差點想去撞牆。 

 

 

進程8: 

 

基本上在各國剛開始發展風電跟太陽能發電的時候,其實價格都不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子,大家都有各自保護補助條例跟限制措施, 

 

他們與台電不同的是,大概就沒有簽訂20年條款,但也可能有,這要仰賴各國這方面的專家出來講述,而其他各種補助條例跟限制措施的詳情我也都不知道,所以是比台灣還要多,還是少,我也沒法給一個肯定評論。 

 

但是,我唯一知道的是,各國在推動[市場化價格]的時候,是這些發電佔國內總發電量的[5~12%]時,才開始推動市場化價格,從而拉低採購價。 

 

但我不知道AI軟體是怎麼推出[5~12%]這個依據,我只能肯定的說,我問的問題是,各國在推動市場化價格的時候,當時這些綠電佔國內的總發電量多少%。 

 

且我們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不管任何一個國家,哪一種產業,一定都有政客﹑地方政府跟某一個企業有深度掛勾,而不可能只有單[綠能]這個產業有貪汙腐敗的情況。 

但在擁核派﹑反綠派的口中,就是民進黨支持綠能,所以肯定有貪汙腐敗的情況。 

可真的在野黨沒在綠能貪汙嗎?可真的核電這個問題上,大家都沒人伸黑手進去? 

相信出社會的各位,都有一個基礎判斷吧。 

 

 

 

進程9: 

我開始想撞牆的原因就是在這邊,台灣的太陽能發電量:太陽能發電量約為 149億度(TWh),占總發電量的 5.2%,風力發電量約為 84億度(TWh),占總發電量的 3.1%。 

這還是近3年來,台灣急起直追的結果。 

而比如中國是在7年前就已經超過5%,並且開始市場化的推動。這還是因為中國在光電產業上有著大量的補貼政策,且中國是生產最多最便宜的國家,所以才能開始拉低價格。 

如今的中國應該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我聽到光電產業企業的崩潰消息,上次的時候當政府要縮減補貼或者縮減補貼的企業數的時候,就倒了9成的企業,最近隨著歐美在逐漸去中化的狀況,太陽能產業也是被盯上的其中一個,所以最近又開始傳出崩虧了。 

那麼問題來了,真的是民進黨貪汙腐敗,才讓大家購買貴貴的綠電嗎? 
如果單論躉購費率這點,我想過去的任何一個國家也都是貪汙腐敗吧,畢竟大家都是這樣子走到今天市場化的結果。 

而台灣都還沒走到別的國家的市場化的底線,也不像其他國家政策性的誘導,比如像歐洲這邊[拉高電價]到跟[綠電差不多價格]。 

 

進程10: 

思考到這邊的時候,我忽然想起我以前所講述的笑話,為什麼台灣特別容易看到推動綠電產業。 

首先所有的能源建設案,最麻煩的永遠都不是建造的困難度,而是[環評]與[周邊居民溝通]。 

以綠能來說,平均來說是0.5~1.5年時間,火電則是2~5年,而核四超過8年。 

台灣如果很缺電,那麼就算蓋核電廠來說,就算蓋核五廠,8年以上吧,就算核四重啟,光周邊居民的反彈跟協調,沒有3年以上才有鬼,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核1~3廠重新興蓋環評的要求絕對是最少的。 

可以上我說的還只是[環評]與[周邊居民溝通]的耗時,可沒講過開始興蓋後建造時間。 

這個日本的有一座核電廠興建時間是最短的,也要4年以上。 

全球平均建造時長 --

全球整體:約10~11年(統計自開工至併網發電) 

2023年新啟用機組中位數:約121個月(國際能源機構統計) 

因為中國的核電廠的技術是全世界前5,且中國人吹捧自己的基建能力也很強,我特定找列出他們興蓋時間,讓支持核電的人心裡有一個底在,從台灣開始興蓋,到解決台灣缺電問題,時間要花多久? 

秦山核電廠:1984年開始建設,1991年併網發電。 

大亞灣核電廠:1987年開始建設,1994年併網發電。 

臺山核電廠:2009年開始建設,2018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2019年2號機組併網。 

海陽核電廠:2010年開始建設,2018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 

紅沿河核電廠:2010年開始建設,2018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 

防城港核電廠:2010年開始建設,2023年3號機組商運。 

石島灣核電廠:2015年開始建設,2021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 

至於綠電從興蓋到併網要多久時間,我想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底在吧,基本上都是併網的線路才比較麻煩,但整體時間也絕對不超過1年。 

 

我最後做一個文章的結束,到底台灣應該是持續興建綠電?還是改興建核電?所有的論述跟決斷就由每一個讀者自己去裁決。 

因為我本質上是認為台灣應該要多元能源,從不該偏重哪一個能源,事實上核電我也是支持,但我推薦的是微型核電﹑小型核電,我從不推薦大型核電。 

也大概是因為如此,我才會從電價層面上去做思考,從而引發出這篇文章出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