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社會在醫療倫理與公共健康領域接連出現令人震驚的事件。從疑似非法器官取得的死亡個案、未經家屬同意即火化遺體的「速斃處理」,到學校食堂使用變質肉品、學生食物中毒死亡的連環醜聞,這些現象不僅暴露制度管理的嚴重漏洞,更反映出中國公共倫理體系正遭遇深層崩潰。
這些事件已經不只是個案,而是整體治理觀念與制度文化失衡的集中體現。民眾的不安、恐懼與憤怒,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對這個體系多年積壓矛盾的集體反彈。
廣西一名16歲少女車禍後被「救護人員」強行送醫、火速宣布死亡且立即火化,網民懷疑此案涉及非法器官取得。更有媒體比對救援人員身份,指出與器官移植綠色通道運送者極為相似,引發外界對中國器官捐贈程序的不信任。
同樣地,在廣州,一名大學生「突然暈倒」後竟直接被送往殯儀館處理,家屬事後才被告知死訊並無法查看遺體。這種無預警火化、程序不透明的情況,嚴重違反基本醫療倫理與人道底線。
器官捐贈應建立於「知情、自願與透明」的三大原則之上。一旦背離,便會讓整個制度淪為黑市的遮羞布,進而引發全民恐慌與倫理滑坡。
四川自貢與福建福州接連發生學生因食用校園食堂餐點而出現中毒甚至死亡事件。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部分學校竟然刻意封校,阻止外界接觸事發學生與家屬,將「維穩」置於「真相」與「責任」之上。
根據爆料,問題豬肉僅提供給學生,而教職員則食用安全餐食;而在福州某高校,連續兩日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後,校方依然未進行應有說明或懲處。這些行為顯示校方不僅漠視學生安全,更缺乏起碼的問責意識。
食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保障,若連學校這類「應受最大保護的場所」都無法確保安全與誠信,那麼整個社會的信任機制將蕩然無存。
面對器官疑雲,有人建議女孩應謊稱自己有愛滋病才能自保;面對食安問題,家長只能無奈拍攝影片自救。這些荒謬的「民間自保法則」,其背後反映的是對整個制度徹底失望與不信任。
而當地方政府與執法機構成為隱瞞真相、掩蓋問題的「幫兇」,民間的焦慮就會轉為更大的社會不安。正如許多推主與自媒體所指出的,今日的沉默換來的不是穩定,而是下一起更可怕的災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