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雲南曲靖隧道工程的舉報事件不僅暴露出地方工程管理中的嚴重漏洞,更凸顯出中國建設體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形式主義、利益驅動、責任模糊與吹哨人保護機制缺失。
根據媒體報導,挖掘機操作員張正林於2022年底揭露,當地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存在多處嚴重違規情況:原設計要求設置12榀拱架,但實際僅安裝2榀以應付檢查;混凝土澆灌厚度原為150公分,實際卻少於50公分,甚至用泥土與廢渣充當墊層,這種做法已嚴重違反《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一旦發生坍塌,後果將不堪設想。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正林還被上級要求利用挖掘機偷運項目部鋼材進行非法販售。據其估算,一條隧道的材料被偷減價值高達2千萬人民幣。這些行為不僅屬於工程舞弊,更涉嫌犯罪,反映出企業內部監管全面失效。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制度本身:張正林向雲南監管部門遞交舉報材料後,資料竟被直接轉交給其老闆,隨即遭受威脅、監控與警方警告。這一過程說明,目前中國在工程監督體系中,對吹哨人的保護幾乎為零。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況下,任何善意揭弊者都可能遭到報復,最終逼迫像張這樣的基層從業者遠走他鄉。
工程安全絕不是「省成本」的地方。偷工減料、違規施工短期看或許節省開支,實則對公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也嚴重損害整個建築行業的信譽與公信力。真正的工程品質,來自於透明的制度設計、科學的管理流程,以及有效的獨立監督。
此次事件應引發全行業的深刻反思,不能再讓「檢查做樣子」、「數據造假」、「官商勾結」成為工程常態,更不能讓揭弊者淪為受害者。只有建立真正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完善吹哨人保護機制、強化法律責任追究,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豆腐渣工程」的發生,這不僅是對專業的尊重,更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基本負責。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