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國際扶輪3481地區於2月21日舉行北市「智慧圖書館」修繕捐贈典禮,地區總監劉影梅秉持永續服務的理念,聯合地區的7個發起社及9個贊助社,為松山機場捷運智慧圖書館及西門智慧圖書館進行修繕,使這二座逾十年的智能便捷站煥然一新,持續為市民提供現代化的閱讀空間。
圖書館代表一個國家的文明知識力量的所在地,因為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在2014年7月12日,諾貝爾和平獎,史上最年輕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因為爭取女性受教權,遭塔利班公然射殺,奇蹟生還的她,不但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聯合國還把她的生日,訂為「馬拉拉日」,馬拉拉,用手中的一枝筆,改變了世界(Malala Yousafzai: 'One child, one teacher, one pen and one book can change the world',);在過程也顯示閱讀帶來知識,知識的力量足以正向改變世界!
早在一九四五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成立時,宣示「要以教育和素養為基本人權」,幫助世界上各地的人們,得以生活、學習和創新。而「閱讀」正是一種跨學科的核心素養。透過閱讀,可以培養人們自學的能力,進一步去分享知識和觀點,最後能主動貢獻自己的能力,參與公民社會,也就是說,閱讀是人權,而PISA是國際組織OECD舉辦的全球性學生評量,主要測驗各國學生的閱讀、數學與科學三項素養能力。其題目強調從生活情境出發,我們可以從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的「閱讀素養」角度解讀,對閱讀素養有明確的三項指標與定義,層次由初階至高階分別是,第一為擷取訊息:能夠依據問題,從文本中擷取出明確的訊息,第二為統整與推論:能夠廣泛地理解文本中的內容,藉由跨段落的解讀,推導出作者沒有明確提出,但屬於作者意圖的推論,第三為省思與評鑑:包含反思與評鑑文本的內容、形式,依照個人的經驗與知識,對文本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批判或對它形成評價。
此次,松山機場智慧圖書館原由扶輪3480地區出資興建,於2011年6月啟用,創下國內首座機場圖書館的里程碑,迄今已累積近44萬人次進館使用。該館不僅服務往來旅客,更成為中央、地方及民間團體合作推廣閱讀的成功典範。而西門智慧圖書館成立於2006年是全國首創設於捷運站的圖書館,以其50坪的高功效,為青少年讀者提供中、日文期刊館藏,是年輕世代的知識補給站。
而目前台灣十二年國教課綱明示,「議題」係基於社會發展需要、普遍受到關注,且期待學生應有所理解與行動的一些課題,其攸關現代生活、人類發展與社會價值,具時代性與前瞻性,且常具高度討論性與跨學門性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乎總綱「自發」、「互動」及「共好」之基本理念,為與社會脈動、生活情境緊密連結,以議題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面對議題的責任感與行動力,並能追求尊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等核心價值,而閱讀素養教育為其十九項議題之一,其學習目標在於養成運用文本思考、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涵育樂於閱讀態度;開展多元閱讀素養;而國際扶輪3480地區出資興建松山機場智慧圖書館的義舉,正可提供強化台灣學生閱讀素養的教育環境!
文.張天泰
(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