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與海委會清查發現,部分國軍與海巡人員曾持有中國居住證,儘管多數是在服役前取得,且任職期間未涉機敏業務,仍突顯出中共對我國軍安體系滲透從未間斷,且手法日益細膩、多樣,台灣應重視此問題的嚴重性。

日前,海軍一名楊姓志願役士兵因中國籍母親私自為其申辦中國身分證引發國內輿論關注。國防部強調楊員並非「主動」申領,已協助其向移民署聲明保留我國國籍,並立即將其調整至不涉敏感任務職務,防止潛在風險發生。為加強源頭管理,國防部要求未來志願役報考人員需簽署「未具雙重國籍切結書」,並加強身分審查、補堵法規漏洞,以防中共灰色滲透。

根據國防部公開資料顯示,截至3月20日,共清查出62名現役國軍官兵曾持中國居住證,其中,包含2名志願役人員,所有人員均未持有中國護照、身分證或定居證。對此,國防部已明令,凡曾領有中國居住證者,服役期間不得擔任涉及情報、通資、飛行、艦艇、武器、參謀及戰情等機敏職務,展現軍方嚴防敵情滲透的堅定立場,值得社會肯定。

中共對台策略已超脫傳統軍事威脅,深入至心理戰、資訊戰與法律戰領域,並藉由滲透軍警體系、收買人員、利用兩岸婚姻與往來便利等特性,企圖建立情報網絡與內部據點。這類滲透行徑雖非新事,但隱蔽性愈發強烈。我方須強化制度化防線,將敵我意識融入日常管理與人事審核機制。

同時,立法院也正審議《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法草案,針對涉及內亂、外患及違反國安法等重大罪行之軍職人員,若經判刑確定,將剝奪其終身俸權益。這是一項針對共諜危機的結構性因應措施,彰顯國家安全不可挑戰的決心。

國防部長顧立雄亦於今年元旦核定擴編保防人力54人,並推動專責幹部招募,顯示軍方面對中共威脅採取高標準處理原則,積極面對以全面清除潛在滲透風險。

在中共持續以各種形式試圖滲透、分化及干預台灣政軍體制的背景下,維護國家安全是全民當前需共同面對的課題。社會大眾應齊心支持制度改革與資訊透明,讓「零容忍滲透」成為全民共識,防堵中共滲入台灣社會,威脅我國現有的民主自由制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