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各地頻繁出現異常強風與怪風,像是北京沙塵暴捲土重來、東南沿海風勢突變、甚至部分城市無預警地陷入宛如電影場景的暴風中。這些並非偶然的「自然災害」,而是環境長期被忽視與濫用的後果。

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全球暖化導致大氣環流異常,沙塵暴與強風只是一連串連鎖效應的一部分,當暖冬與極端高溫交替出現時,我們是否還能心安理得地將「怪風」視為一時天災,而非人禍?

中國政府多年來雖然高喊環保政策與碳中和目標,但從實際執行層面看,工業污染、過度開發與城市熱島效應仍在持續惡化。地方經濟發展仍以提高GDP為主要目的,短期利益凌駕長遠環境代價。更令人憂心的是,民間環保意識雖然逐漸抬頭,但假如沒有政府一起合作幫忙,民眾可以做的能力範圍也將有限。

當我們在社群媒體上轉發「怪風來襲」的影片、對天氣異常感到驚奇時,我們是否也該停下腳步,反思我們對這片土地的責任?我們是否真有做到節能減碳?我們是否真正理解環境破壞背後的倫理責任?

怪風不是大自然的脾氣,而是氣候對於人類過度發展、過度浪費的警告。下一次風來襲時,我們還能裝作無事發生嗎?

劉子誠(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