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青年軍日前遭到檢方搜索,原因是涉嫌在連署過程中使用「死亡名單」,被指控偽造文書。律師甚至表示,若以一罪一罰計算,最重恐面臨三十年徒刑。此說法迅速引發媒體與網友熱議,但在事證尚未完整釐清前,就拋出如此聳動的法律後果,恐怕不是這樣。
首先,偽造文書固然是嚴重罪行,但本案是否構成「一罪一罰」的前提是每一筆連署資料都能證明是個別獨立的犯意與行為,這在實務上舉證並不容易。再者,三十年徒刑雖法律上具備可能性,但實際量刑會考量動機、影響程度、涉案人角色等因素,律師言之鑿鑿,反倒像在輿論場上做政治操作。
其次,媒體在報導此類政治案件時,應更審慎查證,不應單靠個別律師的推論作為標題焦點,忽略「無罪推定」原則。過度渲染刑期與犯罪事實,容易造成社會先入為主的觀感,也傷害被告的司法權益。
希望媒體與社會大眾在面對此類敏感事件時,能保持冷靜與理性,給司法空間釐清真相,也給社會一個公正的交代。
文/陳鈺豐(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