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新一代主機 Switch 2 傳出將於2025年上市,雖然任天堂尚未正式公布詳細規格,但全球玩家早已熱情關注,網路上甚至開始出現預購與代購的討論。然而,在龐大的中國市場,這股熱潮卻伴隨著一種尷尬的沉默。不是玩家不想玩,也不是市場買不起,而是 Switch 2 可能根本無法在中國上市。這背後的原因,與其說是貿易、關稅,不如說是中國特有的制度性封鎖,以及對言論與文化內容的嚴格控管。
中國對於主機與遊戲內容的審查制度,向來是國際品牌難以跨越的高牆。以 Switch 為例,自2019年由騰訊引進國行版後,至今能在中國官方平台上合法購買的遊戲仍寥寥可數。任天堂經典作品如《薩爾達傳說》、《異度神劍》等,因涉及奇幻宗教元素或虛構歷史設定難以通過審查;連風格溫和的《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也曾因玩家自製言論內容而遭下架。對比其他地區的自由下載與遊戲選擇,中國玩家的遊戲世界被切割成一個縮小的孤島。
面對 Switch 2 可能再度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官方與媒體集體噤聲,而中國網友的反應也顯得微妙。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與其討論為何主機無法上市,更多人轉而熱衷於「如何搶先拿到水貨」。各類代購教學、版本比較、價格分析如火如荼展開,甚至有自媒體公開預測「港版最保值」「日本版容易搶」,形成一波黃牛炒價潮。
這現象表面上是消費熱潮,實則揭露一種制度下的「集體失語」。當所有人都避談原因,只談如何繞過限制,反映的不是無知,而是習慣了沉默。在中國,討論制度問題可能導致帳號被封、言論被刪,久而久之,連最基本的質疑都不再出現。遊戲玩家本應是最自由的一群人,但卻活在最不自由的環境裡。
這不只是任天堂的困境,也不只是中國玩家的無奈,而是整個言論生態的縮影。當文化創意的載體——不論是一款遊戲、一台主機,甚至是一句自製的遊戲標語——都可能被審查、被封鎖,那麼所謂的「市場需求」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遊戲人口,但這個市場卻無法自由接觸世界的文化產品,這是資源與自由之間最荒謬的反差。
Switch 不只是一台遊戲機,它象徵的是一種文化選擇權。當全球玩家自由選擇自己想玩的內容時,中國玩家卻還在找代購、學翻牆、切換區域帳號。這樣的局面,真正該被問的不是「要去哪裡買最便宜的 Switch」,而是「為什麼我們非得這樣才能玩一場遊戲?」
中國人買不到 Switch,不是因為經濟問題,也不是因為貿易封鎖,而是因為一整套制度選擇了封閉、選擇了過濾、選擇了將文化控制置於創意與自由之上。而當人們不再問「為什麼不能自由選擇」,那才是比買不到主機更值得擔憂的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