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中共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發言人吳謙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針對臺灣防務部門的指控以及臺美軍事合作發表了一系列帶有威脅性和挑釁性的言論,吳謙再次重申「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指控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以武拒統」,甚至揚言「臺獨」分子必將面臨「正義的清算」。此番言論再次凸顯中共企圖透過軍事威懾與話語霸權,打壓臺灣的主權地位,並試圖在國際社會中強化「一中原則」的論述,面對中共此類政治與軍事上的恫嚇,臺灣必須保持冷靜,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並透過國際合作,挫敗中共在外交與軍事上的侵略行徑。以下將從中共軍事恫嚇的背景、話術操作、對臺威脅的本質及臺灣的反制方向四個層面進行分析。
中共加強軍事恫嚇,擴大對臺「武統」心理戰
吳謙在記者會上強調「解放軍是打『獨』促統的行動派」,並以「繞島巡航」、「軍事慑壓」作為常態,這正是中共在軍事層面對臺進行「灰色地帶衝突」的具體體現,過去幾年來,解放軍頻繁在臺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派遣軍機擾臺、進行海上封鎖演習,目的在於透過軍事施壓,消耗臺灣的國防資源,同時削弱臺灣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中共的軍事行動,意圖製造「兩岸軍力懸殊」的形象,進一步強化「統一無可避免」的敘事,迫使臺灣社會陷入「抗中無望」的氛圍;然而,臺灣政府積極強化自我防衛能力,透過不對稱作戰戰略與國防現代化,已具備反制中共軍事威脅的能力,並持續與美國、日本等盟友深化軍事合作,形成聯合防禦機制,有效制衡中共的軍事挑釁。
操弄「一中原則」,圖謀在國際間孤立臺灣
吳謙再次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是中共在國際社會上持續操作「一中原則」的慣用伎倆。中共長期透過外交打壓,施壓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接受「一中原則」,迫使臺灣在國際社會中陷入孤立。例如,中共干預臺灣參與世衛大會、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甚至在邦交國層面,透過經濟利誘或政治施壓,誘使數個國家與臺灣斷交,此次吳謙的言論,企圖塑造「臺灣是中國內政問題」的形象,為未來可能進一步加強外交打壓及孤立臺灣製造輿論基礎。臺灣必須持續深化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合作,強化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與話語權,透過國際參與和外交突破,打破中共的「一中框架」。
抹黑臺美軍事合作,挑撥臺灣內部矛盾
中共指控民進黨政府「拿老百姓的血汗錢去洋主子那裡買武器」,這是典型的「離間術」,企圖在臺灣內部挑起對美國的不信任感,削弱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度。事實上,臺灣向美國採購武器,是為了提升防衛能力,確保在中共持續軍事挑釁的情況下,維持臺海和平穩定。中共試圖透過「美國出賣臺灣」的敘事,製造臺灣內部對政府防衛政策的不滿,進一步引發政治對立與社會裂痕。然而,臺灣近年來的軍購案,無論是增強飛彈防禦系統,或是強化海空軍戰力,均屬於「防衛性武器」,並非為挑釁中共,而是為了確保自我防衛能力。因此,臺灣社會必須認清中共的「認知戰」操作,不受其話術影響,堅定維護自身的防衛戰略。
強化國防韌性,聯合國際力量反制中共威脅
面對中共的軍事威脅與政治操作,臺灣必須進一步強化國防建設與社會韌性。首先,在軍事層面,持續推動國防自主,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特別是在飛彈防禦、海空監控與電子戰領域,提升快速應對中共軍事挑釁的能力。其次,在外交層面,深化與美國、日本、澳洲及歐洲民主國家的合作,爭取國際社會對臺海安全的關注,促使盟友在軍事與外交層面提供更多支持。此外,針對中共在國際輿論場域的「一中敘事」,臺灣政府需積極透過國際媒體與公關宣傳,強化「臺灣主權獨立」的國際形象,削弱中共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優勢。最後,在國內層面,政府應進一步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提升民眾對中共威脅的認識與防衛意識,確保臺灣在面對中共威脅時,能夠展現堅定的國家意志與社會團結。
結語
中共近年來透過軍事施壓、外交孤立、認知戰等多重手法,持續對臺灣主權與安全構成挑戰。此次吳謙的言論,充分展現中共「以戰逼和」、「以武促統」的侵略本質。臺灣必須保持冷靜與警覺,透過國防現代化、深化國際合作及強化全民國防意識,全面提升應對中共威脅的能力。唯有團結一致,堅守民主價值,臺灣才能在中共的威脅與挑釁下,持續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