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正紀念堂國軍儀隊操演,移到民主大道前方,每逢整點分別各有一位禮兵長及兩員禮兵的組合,從大孝門西段及大忠門東段,環繞著建築周圍走向民主大道。從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間的每整點,每次行進演練時間約15分鐘,並結合民主大道上原本的升、降「國旗儀式」。文化部長李遠昨在臉書寫道:「這樣的一小步,竟然花了44年。站哨的儀隊終於離開本堂,大步走向民主大道,捍衛自由民主的體制。」

喊得震天價響,長官一聲廉價的轉型正義,累壞了三軍。尤其現在正值酷暑,儀隊隊員在戶外操練,即使士兵訓練有素不會中暑,但圍觀的觀光客民眾,須冒著大太陽與地面散發出的熱氣邊看邊飆汗,這是轉型正義的「後果」?

文化部儀隊「退出」中正紀念堂,看似好響亮的宣示?結果是從室內移到室外,這叫做「轉型正義」?廣場吹著自由的風,天空飛過和平的鴿子,文化部表示花了44年,其實只是從室內搬到室外的荒謬劇。文化部為了兼顧民眾的共同記憶,以及民眾對中正紀念堂的使用者習慣,還要考慮、討好流亡台灣的族群觀感,也未免太小看台灣人的智慧!

2024年的今天,從中國國民黨與中共聯合滅台;從紅藍白國會擴權、亂台現象。台灣與中華民國還有一道高不可攀的高牆,是不可踰越的民主自由與極權主義的分界點。中正紀念堂象徵蔣中正的「中正」?紀念堂坐東面西,遙望中原大陸;陵寢式的建築、紫藍色流璃瓦八角攢尖頂,與象徵著中華民國黨國、黨徽圖案的「御用」圖騰,交互輝映中國文化霸凌著台灣主體意識!

柏林圍牆倒塌發生在1989年11月9日,是世界歷史的關鍵事件,標誌著鐵幕倒塌、東歐及中歐的共產政權開始倒台。圍牆的倒塌預示著兩德統一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339天後的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解散,正式統一的德國遵循西德基本法的民主路線。

2009年11月德國慶祝柏林圍牆倒塌20年,他們的外交宣傳活動「自由無高牆」,多國舉行「圍牆之旅」,聚集多個標誌性的「牆磚」從柏林發出,被送到韓國、賽普勒斯、葉門及其他日常生活以分裂和邊界經歷為特徵的地方。在這些地方,「磚」成為藝術家、知識分子和年輕人解決「牆」現象的一塊空白畫布。

台灣要捍衛民主自由,台灣人的這道「牆」想像空間在哪裡?蔣介石紀念堂是文化「轉型正義」的指標性意義所在。撇開蔣介石是否是世界排行第四的殺人魔不談,蔣介石是在台灣殺最多人的總統,是228的元兇,正港的殺人魔,殆無疑義!維持國軍儀隊演練,將演練場所移至室外的民主大道前方,那麼會有台灣人的記憶嗎?只是換個地方,重新習慣一下(文化部語),會產生什麼新的共同記憶?應該是重新在台灣人傷口撒鹽、污辱台灣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