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教育部辭典的解釋,「點點點」意指「無法描述的情節刪略」,就好似「薛丁格的貓」一般,充滿著無限的想像空間(一如官網例句:於是他們倆進了房間,底下的事就「點點點」了!)。是好或壞,全賴您個人的主觀詮釋。
那麼,本文標題為何用「點點點」,截因在於筆者看到了近期綠營搭上覆議案的熱度,以「反擴權,護民主」為號召,開展全國性的宣講活動,企盼讓青鳥再次飛翔,拓展民意基礎,跳脫少數執政的窘境。誠然,向民眾傳遞相關政治資訊,起到良性溝通的效果,自然是好,但倘若活動本身流於政黨的動員造勢,變成是地方組織操兵演練的一環,那就未免有些可惜了。
端看各地宣講場合底下的聽眾,從當初以高中、大學生為主體的「青鳥行動」,瞬間像是奈沙馬蘭電影「詭老」般的時光飛逝,變成以大叔老翁居多數的群眾,整齊劃一的拿著扇子、喝著貼有地方民代頭像的杯水,是自發、還是動員,就「點點點」了,自行意會吧!
(近期大雨磅礡不斷,看著宣講台下淋著大雨打死不退的歐吉桑們,您覺得這像是年輕人自發性陳抗的風格麼(少年仔會為了聽場口號式的演講陪著淋雨?)?還是比較像選舉場子,那種遊覽車還沒來、便當還沒領,讓台上人物大喊著「大家麥離開」的樣態呢?相信有點選戰歷練的朋友,一看便明白……)
「自發性公民行動的背後,總少不了政黨幽靈的迴盪」,按台灣當前如此成熟的公民社會,我願意相信,「青鳥行動」的源起,是青年學子們自發性的舉措。無論其發起的初衷,是否來自於謬誤的訊息,但孩子們基於對國家的熱愛,以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挺身而出表達個人的立場,都是民主國家彌足珍貴的自由風景。
無奈,自發性、無特定群眾陳抗的根本問題,在於無法持久,頂多只能做到快閃式的集結,而沒辦法進行大規模的消耗戰。畢竟,現實會遭遇到的,滿滿都是錢的問題,搭棚子擺椅子要錢、便當要錢、就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得靠著載運臨時廁所應急……要處理各該款項的庶務工作,沒有一點行政歷練,沒有稟賦著組織事務的能耐,單憑著滿腔熱血,根本遠遠不及。
基此,為了補上這一塊拼圖,讓社運與政黨有了交集的匯流口,接受來自政黨的奧援,也就再合理不過了。然則,「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當方方面面的人事物,透過政黨勢力逐一齊備後,原初的自發性早已無法再純粹,政黨特定意識型態的涉入,自然也就益發強烈,頗有「鳩佔鵲巢」的即視感。
就以「青鳥行動」為例,最初的訴求,在於有感國會改革法案欠缺廣泛討論,就貿然的逕付二讀強行表決,為恐法案因倉促立法而有疏漏,因而呼籲立法院藍白多數陣營應三思後行,將全案退回委員會重新審議,讓法案更臻完善。這理由,我覺得挺好,固然法案討論的廣泛程度,取決於個人主觀的感受,但至少還算是個合理的訴求,畢竟「逕付二讀」缺乏充分論辯的弊端,也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八年在野就是這麼批判執政黨的……
但是,當民進黨立委們開始與青鳥們合流,甚或喧賓奪主的主導著要青鳥們飛進立法院,乃至於現下舉著青鳥大旗在全國宣講,一切,彷若就變了調,訴求也開始變得母湯。如今,要求廣泛討論的聲音少了,擴權的譴責聲量也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綠營傳統「抗中保台」的老調,像是藍白是受到習皇帝的指使來攻佔立法院、指控藍白恐會訂立掏空台灣的法案,要求花10兆蓋一條從北京直通台北的鐵路,通過之後行政部門就要做……這是何等荒謬的假訊息阿!假若行政部門都是這般吃素的,又立法院多數就可以如此為所欲為,那何不乾脆立個法,把綠營立委全都解職不就啥事都沒了!這等言論,不知當初發起青鳥運動的朋友們,吞不吞得下去呢?
民主要鞏固、要深化,公民社會自該秉賦著絕對的超然性,唯有「藏富於民」,將民主自由最寶貴的資產,留在普羅大眾之下,則當國家出現重大的政治僵局時,才能扮演「太平紳士」的和事佬角色,讓國家的施政不致於長期被延宕。基此,源自於公民的任何自發性行動,基於政治道德,各該政黨實在都不該介入,更不能因一己之私的去染指行動的純粹性,那些顯然都是不智之舉。
當然,大權在握的人,自然難以理解箇中道理,唯有陷入到僵局難解之際,希冀尋求公民社會支持,卻無奈的發現到,所謂的民團早已染色,變成不被信任的一群,到那時候,才真的會有苦說不出啊!
放飛青鳥吧!覆議案就大大方方的來場政黨對決,別再假公民社會之名、行政治動員之實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