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第一天,副總統電視辯論中,TVBS主持人錢怡君提問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探詢候選人勝選後將如何團結台灣,並要求他們稱讚其他兩位候選人。然而,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的回答卻偏離了問題核心,強調跨黨派的合作及將個資法導入全世界的接軌,並提到了稅收和環境永續能源轉型,同時稱讚柯文哲。
儘管吳欣盈的回答在政策層面有其重要性,但卻未正面回應如何團結台灣以及對其他兩位候選人優點的問題。這引起了人們懷疑,其是否在中文閱讀和理解上尚未完全熟悉。
對一位未來可能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職務的人來說,對中文的理解至關重要。如果吳欣盈對中文的理解程度這麼低。我們要如何相信她有擔任副總統職務的能力?如果她當選是否需要有人將中文問題翻譯成英文,吳欣盈才能正確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呢?
在台灣,許多人因生活環境或教育背景對中文相對不熟悉,這在日常生活中或許不是問題。然而,要擔任國家重要職務,這將使人民擔心其是否能正確理解問題或將問題會錯意,進而引發國際笑話或兩岸衝突。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一種實際可能發生的情況。
筆者認為,吳欣盈擔任立委的過程中是相當負責任及認真,但她的辯論表現真的讓人感到困惑且擔憂。並讓人思考如果她真的當選副總統將對台灣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且吳欣盈在受訪時聲稱她所有內容都按照問題回答,這是否代表台灣民眾黨事前的幕僚工作準備不足,導致她有這樣的誤解呢?
身為幕僚,鼓勵候選人保持自信是重要的,然而,若不指出候選人實際問題,則等同於陷其於不義之中。候選人需要真實面對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才能有效地改善。如果只是單純維持自信,除了可能引起笑話外,也顯示其不專業的一面。在選戰倒數的最後階段,這樣的作法更可能成為整場選戰中的致命缺失,不可不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