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眾黨與國民黨針對藍白合取得共識,但在不久之前民眾黨還堅持自己要當正的且說「就算讓侯友宜選也選不贏」,而突然幾小時的會談就推翻過去一個多月的堅持,不禁讓人懷疑這樣不穩定的候選人真的適合台灣嗎?這種善變的特質將會對台灣造成內政、民生與外交上的隱患。

柯文哲最近民調呈現下滑趨勢,掉至老三,而柯文哲為了取得權力不惜「背叛」民眾黨支持者,這或許是柯文哲前進的一步,但卻辜負了民眾黨支持者,陳智菡的眼淚就足以說明這種對於權力追逐的自私。

但不論民眾黨支持者的觀點,柯文哲是做為正副總統候選人,針對一項重要事務的判斷僅在幾小時內就做出決定,並把過往一個多月的論述收回,實在令人擔憂。不管柯究竟是正還是副的,只要他成功當選都能在未來可能的聯合政府擔任重要角色,若是在公共事務上做出如此草率之決定,其結果將由全台灣人民一併承擔。

公共事務以及公共政策之推行需要縝密周全的計畫,並可量任何利害關係人與利益團體,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的公共政策都會有其盲點,更何況是向柯文哲般草率的決定呢。再者,民眾黨與其叫民眾黨不如叫「柯文哲與他的附屬者們」,柯文哲在黨務以及立法院黨團都要完全掌控,若他將這種自我中心的行事風格帶入總統府,將會導致不可預期結果。

在外交事務上國際也追求穩定,對於國際企業以及其他國政府來說,可被預期的未來、政策以及行為被視為重要事項,這樣企業與其他國家才可針對被預期的結果以制定其投資策略與長期國際戰略。但柯文哲此般行徑不僅讓大家擔憂,說變就變的行事風格可能對他國造成不可預期的風險,並使台灣國際威信盡失與國際地位下降。

簡而言之,不管在公共事務還是國際事務上,素來追求穩定與可預測性,這種因利益與權力驅使的瞬息萬變,將有可能變成台灣的隱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