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月,就是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於日前,中常會中提出要開放中國在台學生納入健保體系的議題,不料卻引來大批民眾以及深綠基層的反彈,許多民眾認為健保適用對象應只開放給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畢竟台灣的健保是「全民健保」,不是「全球健保」。賴清德表示,健保牽涉的是健康人權,人權不應該有國界,所以基於人權的普世價值,應給予一致的醫療保障。筆者對於陸生納健保表示支持,期許政府能向社會大眾解釋清楚,並做出相關的配套措施。
事實上,憲法存在的意義是以「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為宗旨,保障的範圍不會因為族群、國家、性別有所差別,而世界各國當然可以在各國設立不同的法規、福利制度來給予人權保障機制,但一旦他國人民進入該國,應該給予相對的標準和保障措施,而不是將他視為次等公民。舉例而言,外籍旅客來台灣旅遊,同樣享有言論和人身自由,如果他在旅遊期間遭人傷害,台灣的警政機關不會因為他非本國籍人士而不處理,這就是基於對人權的保障所做出的反應。筆者認為,凡是身為地球上的「公民」進入到各國,對於人權的基本保障不應區分為「外國公民」與「本國公民」。
台灣是世界上民主國家的典範,在民主進步的歷程上,對於人權的保障更應視為重中之重,不能漠視任何人的權利,近年同志婚姻的通過就是最好的例子。筆者認為,雖然中國政府長年在國際上打壓台灣進入世界衛生組織,特別在新冠肺炎最嚴峻時期,完全忽視台灣2300萬人民的健康權利。但既使如此,我們仍應放下有色眼鏡,將「中國政府」與「中國人」分開來看,中國人的健康權益也是權益,不該應其國籍而被忽視。
至於,現行對外籍生的納保制度並非完整,期許政府能在健保結構上進行修正,特別是納保資格與保費的調整,讓所有在台灣工作和學習的外國公民,都能在台灣享有無國界的醫療保障,讓台灣在人權推廣的工作上,能更往前進一步的發展。
(東吳大學政治系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