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委趙天麟被週刊揭露婚外情的風波。原有意競逐立委四連霸的趙天麟,因這次的爭議事件卻引起社會輿論譁然,使他的政治生涯陷入困境,事發隔一晚即宣布退出本屆立委選舉。

這件事可細分為三個方面來考量。首先,我們需要思考政治人物的私人問題是否影響他們的政治專業表現。其次,如果政治人物的交往對象和他們的職務有關聯,是否應採取避免措施。最後,需思考台灣的選舉何時才能擺脫以婚外情和不雅照為主題的負面選舉方式。

筆者認為,對於趙天麟在專業表現上應給予肯定。他推動了一系列重要提案,包括防治經濟間諜的情工法、國安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以及國防方面對軍購和國防自主的支持。在國防領域,他的表現符合人民對於外交和國防委員的期待,不應因該事件影射其怠忽職責。

不過,這次事件最大的爭議在於,趙天麟的婚外情對象是中國籍,而其恰巧是國防外交委員會的成員。他的個人職責涉及國家安全,且在兩岸錯縱複雜的關係下,對方中國籍的身分,難免啟人疑竇,該對象是否另有企圖,著實令人質疑,而這也是該事件會掀起輿論如此巨大反彈的主因,身為國防外交委員會成員的趙天麟應對該事情的敏感與嚴重性有基本認知。

此外,台灣每次選舉幾乎都以負面選戰打法為主,多依賴攻擊對手,缺乏積極提出政策論述。在2022年的選舉中,也曾經有候選人被爆出不雅照,儘管這種攻擊方式在台灣選舉中並不罕見,但現在已將邁入2024年,我們的選戰手法是否還需停留在20年前的模式?這種選戰策略是否正確,選民應做出智慧的判斷。

筆者認為,選舉仍應以候選人自身的能力與提出的政策為核心,而候選人本身的私德需候選人自我節制。競爭對手更不應用過去對手的不雅照或性取向來做政治攻防。而應強調個人優勝之處,或指出候選人的不足之處。這才是選民期望看到的,也是選舉過程中應該關注的事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