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長期遭到「不積極、不負責」的社會偏見,所負面建構形象,且根據《BBC》調查報導,大多數先進國家法律都規定,企業不得因為民眾不同的信仰、性別與性向等,而不雇用或開除他們,但基於體重的工作歧視,在大多數國家仍為法律所默許,而各國也開始立法禁止胖子歧視,包含加拿大、美國與巴西的部分城市都立法禁止工作上的「體重歧視」。令人矚目,為維護「胖子人權」,2023年美國紐約市通過一項禁止體重歧視的法案,加入美國各地日漸推廣的反歧視運動,使體型成為跟種族和性別同等重要的受保護個人特徵,因在美國有超過40%的美國成年民眾被認定為肥胖,且研究顯示體重歧視是隨處可見的情況,而胖子歧視的偏見會帶來代價高昂的社會損失,例如被給予較低薪酬,尤其是女性。
一、民眾應拒絕歧視肥胖 因那只是一種身體型態的展現
而《TED》邀請「大尺碼導演」德林沃特演講說,社會對肥胖(FAT)的恐懼造成了數十億美金的瘦身產業鏈,自己也因為主流價值飽受傷害。但民眾應拒絕認為肥胖是阻礙,因為那只是一種身體型態的展現,關於身體教育,有興趣的讀者,可再參考王增勇教授指導蔡培元所寫的論文,其主題為〈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而在此筆者分享曾在中國大學進行教學和研究的工作,因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三餐在不正常的時間點吃,有時直接累到倒在沙發睡著,以及身體新陳代謝變慢,導致變胖被歧視,而在中共極權思想的統治下,帶動非此即彼的思考模式和判斷風氣,連帶中國對身體的想像很單一極端,形成合理化身體教育的二元對立,對身體教育並沒有基本的素養,所以胖子歧視仍在中國流行,我的身體變胖也曾被取綽號歧視為歐尼爾(Shaquille Rashaun O'Neal),歐尼爾為NBA選手,身高為216公分,體重為147公斤,但尊重身體教育的多元性是天經地義,重要的是因身體教育有多元性,才有機會透過發展肯定人的多元之美的評價系統,去讓身體教育發展正常化,才可發展其美學系統,讓每個人的獨一無二的美都能被看見與肯定,不是二元對立論下單面向、狹隘、格局小的錯誤觀念,最後去鼓勵人從外在身體,去透過教育成長為長時間的,內在性永恆之美!這是比較健康與人性化的身體教育和美學教育!
二、人的身體可以變胖也可以變瘦 不需要歧視壓迫
筆者因考量降三高,每日透過飲食控制和自律健康運動,讓身體狀態從胖子變成瘦子,但在這裡我想提到的是,不論一個人的身體狀態為何,都不能也不應去用語言和行為去歧視,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由權利決定自己身體的狀態,正如勇奪6項葛萊美音樂獎的英國女歌手愛黛兒(Adele Laurie Blue Adkins),現在愛黛兒已決定讓他的身體型態由胖變瘦,但愛黛兒在胖子時期,也曾回擊對二元對立身體教育論者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因香奈兒創意總監曾說:「愛黛兒人長得美、聲音如天籟,但就是胖了點。」,總言之,身體教育要正常化發展,首先必須尊重其他不同樣態的身體,勿合理化歧視不同身體歪風,或強制洗腦說某種身體才是好的,這樣人們才能真正找到自己身體的主體性,而非受到二元對立身體教育論者或社會輿論的控制!
最後,筆者特別以極短篇故事的對話表達形式,去描繪和檢視各國胖子歧視的社會問題現象,而此議題的政策根本性解法,在於做好「身體教育」,〈胖女孩的春天〉內容如下。
「我是個胖女孩,前天站上可測體脂肪的體重機上,數字已突破9字頭的大關。」「天啊!這是怎麼一回事?」在某一瞬間,身處21世紀的我,腦袋閃過電影《回到未來》,主角坐著那台由德羅寧跑車改裝而成的時光旅行機,我穿越時空到西元8世紀,崇尚肥胖女性的唐朝年代。因為聽說當時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也是身材豐滿的胖女孩。
現今瘦身文化盛行,我也受到一些連鎖書店暢銷排行榜的瘦身美容書影響,不知不覺地開始認同「瘦才代表真正的美。」「一個健康的人,必須先能管理好自己的體重,才能做好其他。」(我想「其他」包含了社會認同、同儕的重視等。)於是我開始每天努力地算著每一餐有多少卡路里,勤奮地實施節食計畫,我也曾試過斷食,但意志力不夠堅強,且斷食的瘦身法,復胖機率更大。我還曾每天上健身房偷看帥哥教練、跑步運動、練習有氧拳擊,但最後只是加重心臟負荷,每每運動到心跳幾乎快要衝破胸膛,直到再也做不下的狀態為止。記得這麼發憤運動的原因,是在坐公車到健身房途中,常會遇到年輕學生以為我是孕婦而讓座,這樣尷尬難為情的情境記憶,久久無法消滅。
有一天午夜12點,我完成工作,回到家,一如往常地進行虔誠睡前禱告準備休息時,我突然聽到了一個聲音:「讓心要充滿自信,要懂得自我解嘲。」我以為是媽媽在房門外和我說話,打開房門一看,沒有人在門外,我連問三聲:「是誰?」都沒有回音,當時我想自己可能是工作太累,導致幻聽症狀產生。
第二天起來,「讓心要充滿自信,要懂得自我解嘲」這14字箴言,一直在我夢境迴繞,我決定使用這兩句不期而遇的話語,作為每天過生活的原則與態度。
從那一天起,我不再像以前,在人前看起來總是沒有自信,扭扭捏捏,面對喜歡嘲笑我胖的人們,我反而大方地迎接他們的嘲弄。有時懷有惡意嘲笑我胖的人們,在他們一時之間詞窮,我還幫他鋪梗及時提供一些字眼。例如有男生開玩笑地說需要我陪他走夜路,說我胖的樣子可以把壞人嚇跑,我當時接了:「我的身材龐大,很像綠巨人浩克,連外星人都會害怕,何況是地球人呢!」或者又有一次和同事聚餐時,有個男同事一直和服務生說我要點雙份套餐才能吃飽,當時我則微笑以對地說:「因為日本大胃王小林尊是我的大師兄。」說也奇怪,在大家哄堂的笑鬧聲中,我找到以前因自卑心態刻意不提肥胖字眼所沒有的自在感與快樂感。
更奇怪的是,那些以往以嘲笑我身材為樂的人,也因我的轉變而自討沒趣,從前在我面前愛說關於醜化肥胖的苛刻言語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可能是「天公疼好人」,很幸運的,自從轉變我的生活態度,很快就有一個男生說喜歡我的開朗,喜歡我的才華與內在美,於是對我展開追求……
圖書館的冷氣呼呼吹著,翻開這本〈胖女孩的光芒〉,內心深感欽佩有人願意關懷胖女孩被歧視的教育與社會議題,替這些被世俗狹隘審美觀不當壓迫的問題來發聲。我們需要推行更多尊重他人的身體教育及性別教育,只要自信地在日常生活中紮紮實實活出來,胖女孩不只會閃閃發光,被眾人看見,更能夠突破一般世人崇尚的外表主義意識形態之規訓與控制,真正飛翔在屬於自己人生的遼闊天空。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