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總統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擁有可觀的聲量與網路支出度,但欠缺兩大黨的組織能量,因此透過館長、黃國昌以「公平正義」為名號召716大遊行,期盼召喚鍵盤後的「不滿族」出來護駕,將聲量轉為能量,以彌補組織能量的不足。不料參與人數不如預期,反而引來冷嘲熱諷,未來對柯文哲選情的影響,值得觀察。

台灣過去兩次政黨輪替前,分別掀起倒扁、太陽花等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此次面對打著社會運動旗幟的選舉造勢活動,若執政的民進黨能妥善因應,也不失為症狀不重的出疹子。

柯文哲崛起政壇,當年是趁太陽花學運的風勢而起,加上民進黨支持,綠白合作一舉推倒藍色高牆,當選台北市長。有鑑於台北市的選民結構,過去陳水扁擔任市長雖然擁有超高的支持度,但競選連任還是敗陣,因此識時務為俊傑的柯文哲擔任市長後選擇與綠營切割,透過「兩岸一家親」,拉攏紅、藍選票,如願驚險連任成功。

不過,台北市與全台灣整體的選民結構差異甚大,而且全國性的選舉,不能只靠聲量,還需要組織配合,所以柯文哲籌組民眾黨的最終目的就是問鼎總統大位,正如同孫中山所提的革命三程序:「立黨、宣傳、起義」,先組黨,然後透過網路拚聲量,而參選總統則是最終的起義行動。

最近10多份民調一致顯示柯文哲領先侯友宜,甚至逼近領先的賴清德,讓柯陣營受到很大的鼓舞,然而他民調的上升有一部分來自郭台銘的支持者及對侯友宜不滿意的藍營群眾,他們是否會力挺到底變數甚多,因此此時柯文哲亟需強大力量加持,營造他與賴清德對決的氣勢,以穩住支持度於不墜,所以透過館長、黃國昌高舉公平正義大旗,義正詞嚴的號召716大遊行,若能如願召喚大量群眾走上街頭,不只會帶給民調領先的賴清德壓力,也能形塑柯文哲在野「共主」的地位,穩住支持度。

公平正義是普世價值,但不該當作廉價的口號,如同以前集權專制統治的共產黨老是把人民、民主掛在嘴上ㄧ般,因此講公平正義沒人反對,但知易行難,需聽其言觀其行的加以檢視。針對遊行訴求主題之一的「落實居住正義」,到底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為房價太高、居住正義做過什麼貢獻?發起人之一的黃國昌更被起底土地違規使用,讓「居住正義」訴求的正當性大打折扣;至於「喚回司法公正」則欠缺具體弊端引爆不滿情緒,到底司法不公正在那裡?相信當天參與遊行的人沒幾個說得出來?還是只要判決結果讓人不滿意就是不公正?也因此不易激發民眾走上街頭,與太陽花學運、洪仲丘事件的背景大不相同,難怪被質疑是打著「公平正義」、「超越黨派」的大旗為柯文哲造勢。

「黃飛鴻」電影的白蓮教以神功護法招攬民眾入教,716大遊行則以公平正義為號召,聚集群眾為柯文哲神功護體。

以前鄉下有賣藥者,以變魔術號召村民圍觀,一開始催符念咒,將種子放在箱子,強調「殺人種瓜」神奇無比,待會將箱子打開會讓大家目瞪口呆,然而賣了整晚的藥卻未將箱子打開。說穿了,變魔術是假,賣藥才是真的,就如同716遊行,為柯文哲造勢是真,超越黨派是假,所以當天活動侯友宜被冷落;王婉瑜罵民進黨、國民黨沒事,批評柯文哲則被噓,這樣的差別待遇正好扯下超越黨派的遮羞布,還好當天民進黨以召開全代會為由未派代表參加,否則去了恐怕也是自取其辱。

若從選舉造勢來看,716能動員2萬多人已相當可觀,但若從社會運動參與人數來看,則遠不如過去的洪仲丘事件、太陽花等重大運動,震撼力不足,未能對執政黨造成重擊,而且等同為執政黨打了預防針;至於女性參與人數少,是否與柯文哲過去一再發表物化女性的言論有關,相信國、民兩黨一定不會忽略,這也是柯文哲的隱憂!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