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跟性有關的社會案件發生時,總有一些聲音是在指責被害者。

去年年底宜蘭的男消防員闖進女消防員的女子宿舍案,民進黨議員林詩穎、林佩螢在議事桌立標語聲援女消防員,卻遭國民黨宜蘭縣議員黃浴沂要求撤下標語並指責該消防員洗澡不鎖門是故意引誘他人去看,這段對女性言語暴力且檢討受害者的行為,引起社會大眾的不滿。

這種事情不只是個案,在許多女性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害的貼文下,也會有「誰叫他自己衣服穿那麼少。」、「誰叫他要這麼晚出門/走在這麼黑的地方」這種檢討受害者的言論,這種幫加害者找藉口無疑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我自己在學校時也聽過男同學說過女生畫濃妝,穿成這樣就是很騷想被其他人幹。穿什麼是自己的自由,加害者無法克制自己則是他自身的問題,而非牽扯什麼穿得少就是在引誘他人,這裡是社會,不是未開化地區。

再者,為何不是檢討加害者的舉動而是給一個「現在社會就是這麼亂」的藉口去合理化加害者的行為,是因為改變現況太麻煩又太困難?對於這樣的歪風卻不去尋求改正無非是在變相助長此檢討受害者的社會風氣,這是否也是因為大部分人對這塊的不重視而產生,且手中握有權力的人肆意將自己的力量用在傷害他人,最近的台大經濟系事件也是對於女性及其他族群的不尊重產生的,這兩件事合起來就能完全的體現出從老一代到年輕世代對女性的思維有一樣的偏見和惡意,希望藉由這兩件事能夠喚醒台灣人民對於這類事情的敏銳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