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拿新北市長侯友宜的英文能力做文章,認為其在第38屆世界獸醫師大會(World Veterinary Association,WVAC)發表演講,並向國際分享市府與獸醫師們合作照顧毛小孩的經驗,羅致政諷刺侯致詞不能說出流利的英語或獨到的國際視野,但筆者認為此議題必須就事論事,雖侯友宜國際觀能力不足,是眾所皆知,而侯想靠空廢話蒙騙過關也不意外,但一碼歸一碼,羅不可混淆英文能力等於國際觀能力。

  一、國際觀能力為能對世界議題提出觀點

  關於國際觀能力,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對國際觀下過定義:「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並且對這些事有提出觀點的能力。」,筆者認為英文是語言工具,加強英語能力確實會讓你看到更多不同的觀點,但有英文能力並不等於擁有國際觀能力,所以要跟國際接軌連線,絕對不是會說英文就可以,真正的國際觀能力應該是要透過教育,去學習世界上不同的價值,還有多元文化的生活方式。

  二、母語英語的美國人三分之二無法指出北韓的正確位置

  如按照英文口說流利能力代表國際觀能力的推論邏輯,美國人應該要知天下事,國際觀教育成功,但過去《紐約時報》委托「Morning Consult」曾進行民調,發現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民眾,無法指出北韓在地圖上的正確位置,故筆者認為強化國際觀能力,務實做法,可從勞工教育和勞工人權保障政策開始,好好照顧台灣勞工和國際移工,維護勞權,制定合理的工時,一個國家工時的規範越彈性,就會有一個規模較大的工會組織,可是我國工會組織率遠低於其他國家,卻採用彈性的勞工政策,有效保障國內和外籍勞工人權,成為一個多元接納的國家,更能證明台灣是有國際觀的國家,而台灣各地區的行政機關該廣設外籍勞工的服務中心,幫助外籍勞工協調和雇主之間發生的勞資爭議。同時去加強違法仲介的審查還有相關的評鑑制度,讓台灣成為一個對台灣勞工和國際移工友善的地方,我們才能說我們是一個重視國際觀教育,重視人權的國家。

  三、英文能力代表國際觀能力為刻板錯誤觀念

  所以,綠委羅致政把批判重點放錯地方,與其傳播用英文能力代表國際觀能力的錯誤觀念,不如聚焦在侯友宜從頭到尾都沒做好國際政治功課,並耽溺廢空話,說到底,國際觀能力不等於流暢口說英文,試問,前總統馬英九美國哈佛博士畢業,英文口說能力嚇嚇叫,那代表馬英九有國際觀嗎?

文.張天泰 (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