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1日電)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過往被認為是黃金產業的金融業與房地產開發行業就業人數在過去5年間大幅減少,不少失業者選擇「考公」或是經營自媒體謀求生計。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26日發布的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總數達2.64億人,自2018年以來增加25.6%。然而,金融業從業人數1235萬人,比2018年減少32%,銳減逾580萬人。
美國之音今天報導,除了上述數據,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上也出現許多以「金融人失業」、「職員轉職」等標籤分享失業經歷與轉職困境,瀰漫濃厚焦慮氣氛。也有人以「金融業中年失業」為標籤,開啓自媒體職涯。
房地產就業分布則出現兩極化趨勢。房地產業整體從業人數增加14%,其中物業管理和房地產仲介服務職位分別增加34%和18%,但房地產開發經營領域從業人數為271萬人,5年內減少了27%,而建築業從業人數也下降了11.9%,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
對於此現象,報導引述澳洲摩納希大學(Monash University)商學院教授史鶴凌解釋,房地產開發企業接連倒閉,中國三四線城市房屋的供給遠超過需求,對建造新房的開發人員需求勢必降低。相反的,買賣房屋越來越困難,仲介行業必須增加僱員來銷售。
史鶴凌也分析金融從業者下降的原因,首先與中國政府推出「限制最高薪水」政策有關,導致精英人才離開金融業;其次是房地產市場低迷,與房地產開發息息相關的金融服務也出現供過於求;第三,數據顯示金融從業者下降最多的是保險業,減少32%,這與大量外國金融企業撤離中國密切相關,因為外資有很高比例包含保險業務。
史鶴凌指出,大量失業者選擇湧入工作穩定、收入相對不錯的公務員系統。還有一部分人轉向自媒體行業,近一年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湧現出許多財經頻道,這些頻道往往由擁有金融背景的人主持。
史鶴凌還指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增加最多的是批發與零售業,人數成長32%,反映了中國網上銷售發展快速,勞動者大量進入快遞行業,但這同時突顯了大學畢業生失業,多數選擇就業門檻低、工作條件較差的快遞工作。
史鶴凌表示,中國房地產行業和金融業吸納大量勞動力,從業人員減少意味失業人數增加,將是中國政府棘手的問題。金融業整體萎縮是中國宏觀經濟萎縮的結果,而中國政府尚未建立類似西方的就業支持服務體系。金融業和房地產行業的失業者只能先尋求過渡性工作,等待宏觀經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