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周有餘的狒文轟炸,該新聞焦點終在東非狒狒不幸往生後畫下句點。回顧整起事件,做為一場尊重生命的自然教育,可以檢討的點當然很多,但從其發展的脈絡析之,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其實並不會讓人太意外,因為從社會面到政治面,箇中許許多多的荒謬,想來不過就是台灣日常。

三大荒謬,包括:

一、行政權責不明:

光是狒狒逃脫該由哪個單位負責管理,相關單位第一時間都未能有明確的決斷,相信這是普羅大眾在接觸公部門的普遍印象,往往詢問事情,就是電話轉啊轉,然後不斷的等待,彷若都不甘自己部門的事。

當然,這怪不得公務人員,因為他們就是依法行政,故當行政權限劃分不夠明確,權責不明的結果,自然選擇明哲保身,無奈的是,行政革新喊了也有幾十年,迄今類似「跨部會成為跨不會」的現象,仍舊到處存在。
(端看新北的恩恩案,就是典型的案例。)

二、輿論帶風向的刻板印象

最初接觸到狒文,是來自林務局的四不提醒,強調著狒狒具有攻擊性,呼籲民眾倘若看見,一定要記得自保之道。瞬時間,網路上開始湧現狒狒習性的科普文章,讓「狒狒具有危險性」的印象更加根深蒂固。試想,如此恐危害人類甚鉅的情事,在制伏的當下,怎能不自我感覺良好的、有種為民除害的優越感,順手拍照打卡,也不難理解了。

怎料,過猶不及,若僅僅以打傷做收也就罷了,一槍斃命的結果,不禁又令人備感哀戚,畢竟這隻狒狒的新聞也陪伴的大家好一陣子,讓網路瞬間又爆發悼念潮,整個風向又逆轉,獵捕者從英雄變狗熊。
(拍照打卡這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讓署長過」的事件,原以為緝捕惡徒是佳話,卻在署長搶基層員警辛勞的批判聲浪下,一整個黑掉。)

三、官場文化依舊八股

當輿論因著狒狒之死而沸騰之際,趁著「民氣可用」,政治人物又怎會放過大好的曝光機會呢?譴責的方方面面,乍看是惋惜生命的逝去,但實則就是衝著桃園市府而來。為免擴大成為政治事件,市府局處首長還上演一齣「向狒狒遺體鞠躬」的戲碼,亡羊補牢的意味濃郁,但實在太過矯情,無怪乎被網友們酸「要不要入祀忠烈祠」。
(典型的官場文化,總喜歡把事情修飾得很完美,就像過往小學生作文,最終一定都要寫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般的荒謬,殊不知看在民眾眼中,覺得超八股,根本無助美化市府形象。)

狒狒之死,坐實是個遺憾,但為免憾事一再重演,比起褒揚其投奔自由更重要的是,如何從權責歸屬、輿論自律、以及官場務實的面向,反思生命這堂重要的課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