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遭逢創黨以來最大挫敗,探討潰敗原因,中央黨部一連串戰略、戰術失誤難辭其咎,尤其新竹拖垮全國,讓民進黨輸到慘不忍睹,算是選民用選票為民進黨上了寶貴的一課。

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外界總是將潰敗原因簡化為韓流效應,但其實係因為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同婚、老車空污等眾多改革議題反撲,藉由韓國瑜點燃民眾怒火,重挫執政二年多的民進黨。這次的挫敗,讓民進黨調整施政腳步,以製造利多取代爭議性大的改革。

相較於2018年,此次選舉除了防疫議題外,民進黨執政爭議議題不多,原本料想不致再發生類似韓流效應,沒想到卻輸得更慘,也輸得有點莫名其妙。

台灣歷經數十年民主化後,選民更精也對執政黨有更嚴格的要求,因此歷屆總統在卸任當屆的期中選舉,掌握行政資源的執政黨皆表現不佳,此從李登輝執政的1997年、陳水扁執政的2005年、馬英九執政的2014年等歷次地方選舉,從無例外,而這次算是蔡英文卸任前的期中選舉,原本就不看好,只是沒想到會輸得這麼慘,尤其相較於前幾位總統的第二屆任期,蔡英文執政算是相對平順,還是摔得慘不忍睹!

那麼,到底輸在那裡?

第一、民進黨將選戰主軸訂為抗中保台,起手勢就文對題了。這次是地方選舉,屬內政議題,民進黨中央卻定調為兩岸關係議題,讓選民無法與地方選舉連結,甚至認為民進黨又老調重彈打威脅牌,引起反感,不只不利於地方選舉,未來也可能傷及2024年總統大選。

第二、縣市長候選人由徵召產生,本有利弊,但唯一辦理初選的屏東縣卻問題重重,只見其弊未見其利,甚至出現特定陣營大規模引進國民黨勢介入干擾初選的離譜行為,中央卻置若罔聞,等到大選時眾多介入民進黨初選者紛紛歸隊代表藍軍參選市長、議員,造成民眾角色混淆。而且,縣長初選時耗費太多資源,大選時顯得有氣無力,不只大選力道遠不如初選,光是民眾看得到的看板一項,大選的數量就不及初選的一半。這是民進黨在屏東選情不佳的主因,還好這次的對手是選舉步調溫和的蘇清泉,若對上柯志恩恐怕江山不保。

第三、桃園徵召新竹市長林智堅參選,林智堅被台大判定論文抄襲後,民進黨未立即壯士斷腕,反而由黨主席蔡英文帶頭全黨挺一人,與台大對摃又護短,給社會印象不佳,後來林智堅無預警退選,等予給民進黨重重的一拳,也讓民進黨不得不陣前換將,重蹈之前國民黨總統大選「換柱」覆轍,讓高嘉瑜的「一屍五命」預言成真,而且還外溢全國,影響支持者觀感。

第五、林智堅拖累桃園、新竹選情,民進黨全力攻打高虹安,打得太過頭,讓民眾厭煩。固然高虹安在論文、經費核銷支用、辦公室內部管理等有所爭議,但這些與大眾權益無關,民進黨與媒體纏鬥不休,有違比例原則,當柯建銘與高虹安同時出現在媒體畫面時,民眾難免會有種強豪欺負弱女子的感覺,原來所謂的「謙卑再謙卑」卻成惡霸,這樣的感覺外溢衝擊整體選情。

第六、民進黨的「清廉勤政愛鄉土」招牌淹沒於負面口水戰中。一般而言,選民對執政黨的要求較在野黨嚴格,執政黨以牙還牙未佔到便宜,反讓長期以來民進黨在地方執政政績優勢被忽略了。加上側翼網軍攻伐產生寒蟬效應,壓抑了民進黨創造議題的能力。

以前有家手機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而選舉更是發自人性,若所做所為無法順乎人心,一定受到民意反撲,透過這次的失敗,民進黨應引以為鑑。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