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指揮中心在冠狀病毒疫情中的成績如何? 國民黨及民眾黨及親中政客都一直在指責防疫中心執行無能。這些指責是不是合理? 台灣防疫措施真的是那麼差?  為了做出公正的評價,我們必須看看數據, 再比較世界的資訊才能作公平的評價。才能知道國民黨及民眾黨及親中政客的指責是理性的批評, 或是非理性的意氣用事, 還是情緒勒索。

一旦病毒廣泛傳播速度超過病例追踪的能力, 與病毒共存變成不可避免的必要.  與病毒共存先決條件,首先是通過疫苗接種在社區中建立民眾的免疫力。 降低嚴重病例和死亡率。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台灣在整個人口中的疫苗接種率都很高。台灣民眾廣泛使用非藥物預防方法,戴口罩,勤洗手,遠離人群,保持社交距離。為避免醫療設施超載,最重要的是避免感染人數增加過快. 病毒傳播速度的指標可以用多少天可以使新增病例數翻倍來評估疾病傳播的速度。

Omicron 傳播很快, 在歐美及非洲, 新病例數翻倍僅需要兩到三天。看看我們的病毒傳播速度是否得到成功的控制。 首先需要收集每天增加新病例人數, 台灣最早發現omicron的病例是在2021年12月11日出現的三例。 第一重症的病人在2022 年2月4日出現。 第一個Omicron 死亡發生在2022 2月25日。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新病例維持在個位數, 偶爾有一兩次出現多案例的群聚感染。從3月22日2022 起新病例的增加才開始持續在二位數。很明顯, 在早期台灣沒有出現兩三天病例倍增的現象。證實防疫團隊疫調的努力, 加上公民忠實地遵循個人預防步驟. 有效降低傳播速度.   這些成功效果不能被抹黑。

當感染源達到相當的數目, 我們再來看看傳播的速度。 四月一日新病例達104人。5天後新增病例撻216人, 從200人增到400人, 400人增到800 人也要五天。 800人到1600人變成6 天。從5/5/2022的30035病例增加到5/11/2022 的57188人, 過了六天, 新病例沒有翻倍。5/6/2022, 新增病例 達到3618人.  已經10天了,新增病例數到今天仍然沒有翻倍.  很清楚可以看到感染傳播速度在減慢。 現在每天增加數以萬計的新病例都成為傳播病毒的源頭.  傳播感染源的增加, 理論上感染傳播速度應該繼續提高.  但是被感染的人數却減少。台灣人用非藥物預防措施, 自大流行開始以來一直維持. 其他防疫的限制又放鬆. 這些因素不可能導致感染傳播速度放緩。傳播放緩可歸因於具有足夠保護性抗體 (完全接種疫苗和感染後恢復) 的人數量增加. 易受感染的人口數減少. 看起來台灣距離實現群體免疫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今天新增病例數為68732人.  每日新增病例數要達到自 2022 年 5 月 6 日以來的兩倍 (72336人) 仍然有一段距離。這數據表示我們可能已經度過了感染的高速傳播期。 我們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戒,任何新的病毒突變株或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都可能改變疫情。

台灣醫療機構的冠狀病毒病例容量進一步擴大。現有專責床位和負壓床位是11080張,空床率佔53.2%。 3月20日以來重症病例總數為168例,死亡115例,目前冠狀病毒病重症病例使用的ICU病床最多不到60張。 中度病例1151例,3天前出院167例,  佔用 984病床.  根據這些數字,顯然醫療機構有足夠的床位. 未來7-10天,病床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出院率也會提高.  在接下來的 10 天內床位需要量超過1000張床位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何保留醫護的人力至關重要。不要讓醫院超負荷. 讓醫護人員過度工作. 醫院檢測應該專注有症狀和高危患者。非必要任務需要分發到其他社區診所和設施。在當前情況下,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篩檢以識別感染者。有人質疑, “不篩怎知OK不OK?” 很簡單,只要你沒有症狀或有輕微感冒症狀。 99.75% 的機會你會是OK的。 如果你有嚴重的症狀,或者症狀變得更糟時,你是不OK的.  雖然惡化的機會只有0.25%.  嚴重症狀或症狀惡化不要拖延篩檢.  陽性篩檢將會改變治療計劃.  在有症狀的人和高危人群中進行篩檢是有道理的, 以確保這些症狀不是由 Covid 引起的。確診發病後 5 天內開始用藥,可有效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

無症狀者篩查一旦篩檢顯示陽性,將不會改變他們的處理方式. 任何沒有症狀的人,無論是否感染,都應遵循非藥物預防措施,繼續過著接近正常的生活。 建議留在家中,少出門.  但當需要外出跑腿時,請謹慎行事 (相當於自我管理)。從醫學治療決策上來講對無症狀者進行大規模篩檢是一種浪費資源。如果政府可以將無症狀者要求PCR篩檢的人, 分類為非優先人群.  到社區診所接受檢測。那將大大減少醫院, 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有嚴重症狀或症狀惡化的人,他們絕對需要進行篩檢測試。任何理性, 不自私的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人都會同意,重症狀或症狀惡化的人需要優先進行篩檢。在高流行地區,正確操作的快篩可以減少由於污染產生的偽陽性結果,採用信譽良好的公司製造的測試,快篩陽性測試結果應足以是確診。由於快篩的敏感性較低,對於症狀嚴重或惡化的患者,快篩陰性, 需要進行PCR檢測。

目前許多要快篩的需求是出於行政上需要, 不是由於醫療上必要的。

一些學校規定需要陰性快速篩查才能進入學校,工廠和辦公室規定工人需要陰性測試才能進入設施。 由於要求是由各個機構設定的,因此所需的檢測試劑的數量應該是機構的責任,他們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從經銷商處批發購買自用. 以確保他們有可用的檢測試劑,而不是要求學生或員工在零售市場上爭購檢測試劑。如果保險公司需要確定PCR陽性測試的文件才能給禮賠,保險公司有責任授權替代機構幫助證明他們所需的文件準確性。他們不應該把確定陽性測試的行政責任推給中央指揮中心或者醫療機構。

指望中央指揮中心包攬一切安排是不切實際的指望。當快速檢測試劑上市時,最常聽到的抱怨是政府未能購買足夠數量的快速篩查試劑。歸咎政府沒有超前佈署。任何新的商品在分銷系統首次投入使用時,分配都會出現問題。 這些分配問題需要一些時間根據供需來調整。我們都期待一步到位的完美,但必須接受事實, 要達到完美需要一定程度的調整期。 只要缺陷在合理時間內得到改正,我們必須對團隊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謝。

中央指揮中心不斷在評估疫情的變化, 並迅速改變政策。 這是應對瞬息萬變的形勢所必需的。這並非缺乏政策的一致性。那些親中國的政客,他們總是蒙蔽了雙眼沒看見中國發生的事情。中國政府總是埋頭苦幹,直向前衝。沒有評估流程,也沒有糾正缺點的能力。 中國人永遠堅持中國政府的一貫策略, 不改變他們的作法。經過幾個月的努力, 天天測核酸, 嚴格的封城, 結果疫情持續失控。親中的政客堅持要指揮中心維持不變的政策.  明顯地, 親中的政客是缺乏遠見和缺乏適應能力。希望理性的台灣人能看到真相,擊退親中政客謠言造成的破壞和不安。

地方政府應當分擔他們在防疫任務中的義務. 許多地方政府做得很好,而另一些則不斷抱怨,沒有做好他們的工作。 這將是決定哪些候選人和政黨有能力管理城市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公民需要準確地使用他們的智慧、判斷力和選票來選擇他們的官員和代表。如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被民進黨提名為台北市長候選人,我們需要根據數據來判斷他的成就,而不是聽信藍營親中政客對他不合邏輯的指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