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是二二八事件第75週年紀念日,各地皆舉辦許多追思台籍菁英被迫害的紀念活動,包含: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的「二二八事件75周年紀念系列活動」,以及於基隆市民廣場舉行的「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種種悼念儀式皆昭示著後人對於逝去先人捍衛土地的尊敬,以及對於受難者家屬的慰藉,更重要的是彰顯出台灣對於推動轉型正義的決心。

近日於社群媒體上看見部分政治人物憂心於「年輕人不參與二二八追思會,擔心轉型正義的價值無法深根台灣」,筆者不禁思考,除了親自參與各地二二八追思活動,感受威權屠殺的不公不義,加深自己對於政治的道德意識,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參與轉型正義。自身絕對能夠理解政治工作者對於轉型政治的重視,加上悼念會中悲肅的氣氛與記憶中的血腥畫面交雜,充沛了對土地與家國的情感,不禁流露出對社會的擔憂之心。然而,或許正是因為傳統肅穆的政治受害紀念活動過於高壓,無法輕易引起公民參與轉型正義的動機,導致公民對轉型正義的宗旨不甚了解,甚至有誤解的狀況。因此,本文章並非旨在指責部分政治人物的言論或是討論何謂轉型正義,而是簡單歸納除了參與實體悼念會,台灣公民參與轉型正義的新樣態。

以網路為橋樑,公民團體的倡議模式

近年來,許多公民團體紛紛舉辦轉型正義線上研討會,並透過社群軟體倡議推動轉型正義。舉例而言,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在舉行線上研討會,以轉型正義為主題,紀念二二八事件;加上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洛杉磯分會及全美台灣人權協會(FAHR)也共同主辦跨族裔「二二八防止政府暴行研討會」。由以上例子得知,網路線上參與研討會不僅舉辦成本較低,還能夠擴大可能參與對象,推廣轉型正義。此外,社群軟體提供公民發聲的平台,使關注於轉型正義的公民能夠持續倡議,並監督政府轉型正義的推動,例如: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長期關注於轉型正義議題。

繪本與音符,轉型正義的新途徑

過去轉型正義相關的活動多侷限於嚴肅的紀念大會;然而,倘若能透過其他形式使轉型正義價值更容易被大眾認識與實踐,或許能夠不失公開真相與達到社會和解的初衷。舉例而言,4位來自台南女中的學生以全台文撰寫成繪本《樹á跤ê自由夢》,闡述台南郵電案的白色恐怖被害者丁窈窕的故事;繪本帶領讀者以顏料與文字認識白色恐怖,使讀者了解轉型正義所欲還原的真相並非僅是數字資料,而是活生生,具有血肉的人。此外,舉辦已十屆的「共生音樂節」,以音樂的方式,帶領聽者步入白色恐怖年代,透過音符引領聽者認識過去的種種悲劇。

總結而言,除了傳統的悼念會模式,公民團體的線上研討會與社群專頁、新形式的歷史繪本抑或是獨立音樂,這些新樣態的形式,皆是帶領我們認識過去歷史的時光機,引領觀者一窺過去戒嚴時期高壓的社會;畢竟集體未來共同的想像,是建構於對歷史的共同認知,唯有了解歷史真相,才有可能促成社會和解的一天。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