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詹傑宇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詹傑宇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南加州教會槍殺案 看『華人框架』下台灣與中國的認同差異

    2022.05.18 | 09:49

    美國時間5月16日,在南加州橘郡(Orange county)的台裔教堂(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發生槍殺案,造成一死五傷的慘案。而槍擊案槍手68歲周文偉(David Wenwei Chou)出生於台灣,是反獨促統團體「美國拉斯維加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理事。根據各方媒體消息指出,周姓嫌犯選擇「台裔」教會進行屠殺的動機源自於不滿中國與台灣之間的政治關係。因此可知本次的仇恨犯罪行為,源自於政治動機。過往台灣人和中國人群體並不是美國國內政治的主要議題,通常會用「華人」的框架來做處理;然而,這次事件很可能會讓「華人」內部差異浮上檯面,彰顯出一直以來於美國國內被「華人框架」所限制的台裔美國人與中裔美國人認同的差異與衝突。華裔族群的多樣性儘管美國國內的華裔族群存有很大的差異性,但區別台灣人、中國人對於美國人來說,往往是件困難的事。特別是近年來的Coivd-19疫情風波,美國排華風氣盛行,部分美國人將所有黃皮膚人種稱之為「中國人」,並發生許多針對「華裔美國人」的暴力活動與仇恨犯罪(hate crimes against Asian Americans),包含:菲律賓華裔男子張宇(Danny Yu Chang)被襲擊、粵語的女性長者謝曉真(Xiao Zhen Xie)被白人男性襲擊,等等案例在去年Delta疫情流行期間層出不窮。疫情期間所發生針對華裔族群的仇恨犯罪,彰顯出美國國內對華裔族群仍有所偏見,並多認為「華裔」等同於「中國人」,忽視了華裔族群在美國人口結構的多元性。被抹滅的族群認同事實上,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2021年9月發布更新的人口統計報告,指出居住在美國的「台裔」族群介於19萬5000和69萬7000人,然而,《美國人口調查》卻從未將台灣納入種族和族裔類別。此外,美國社區調查和每10年一次的美國人口普查表格當中,有關種族認同的問題亞裔只有6個選項,包括:中國人、菲律賓人和越南人,其中並未包含台灣人,等同於視「台灣人為中國人」,台裔美國人族群的自我認同選擇性就此被社會抹滅。台裔美國人想像的共同體Anderson在《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中,將當代民族國家描繪一種「人造體」(artefact),即「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認為民族確實存在,存在的方式必定是透過教育、大眾媒體以及政治社會化的過程所賦予的想像人造體。因此不論台裔美國人的族群認同為「台灣」或是「美國」,皆從個體的想像出發,進而形成一群人的共同想像,創造出族群認同。因此,若將「華裔族群等同於中國人」,抑或是將「台裔美國人等同於中裔美國人」的做法與偏見,皆限制了個體的想像,侷限了人類選擇認同的權利。過往的華人框架消弭了華裔族群的差異性;而近年來,針對華裔的仇恨犯罪、人口調查的偏見與近期發生的政治動機槍殺案,將極有可能使未來美國國內的「華人」內部差異浮上檯面。 近年來,隨著中國於全球的政經權力消長,加上台灣於國際的能見度逐年增加,台裔美國人與中裔美國人的差異逐漸於美國國內政治發酵。除了中國與台灣兩岸關係的統獨議題,美國國內中,台裔美國人與中裔美國人之間認同的差異與衝突在這次的犯罪事件顯現出來。此次的政治犯罪,將會在劍拔駑張的美國種族議題開啟另一頁篇章。 
  • 投書 台灣公民參與轉型正義的新樣態

    2022.03.01 | 09:19

    2022年2月28日是二二八事件第75週年紀念日,各地皆舉辦許多追思台籍菁英被迫害的紀念活動,包含: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的「二二八事件75周年紀念系列活動」,以及於基隆市民廣場舉行的「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種種悼念儀式皆昭示著後人對於逝去先人捍衛土地的尊敬,以及對於受難者家屬的慰藉,更重要的是彰顯出台灣對於推動轉型正義的決心。近日於社群媒體上看見部分政治人物憂心於「年輕人不參與二二八追思會,擔心轉型正義的價值無法深根台灣」,筆者不禁思考,除了親自參與各地二二八追思活動,感受威權屠殺的不公不義,加深自己對於政治的道德意識,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參與轉型正義。自身絕對能夠理解政治工作者對於轉型政治的重視,加上悼念會中悲肅的氣氛與記憶中的血腥畫面交雜,充沛了對土地與家國的情感,不禁流露出對社會的擔憂之心。然而,或許正是因為傳統肅穆的政治受害紀念活動過於高壓,無法輕易引起公民參與轉型正義的動機,導致公民對轉型正義的宗旨不甚了解,甚至有誤解的狀況。因此,本文章並非旨在指責部分政治人物的言論或是討論何謂轉型正義,而是簡單歸納除了參與實體悼念會,台灣公民參與轉型正義的新樣態。 以網路為橋樑,公民團體的倡議模式近年來,許多公民團體紛紛舉辦轉型正義線上研討會,並透過社群軟體倡議推動轉型正義。舉例而言,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在舉行線上研討會,以轉型正義為主題,紀念二二八事件;加上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洛杉磯分會及全美台灣人權協會(FAHR)也共同主辦跨族裔「二二八防止政府暴行研討會」。由以上例子得知,網路線上參與研討會不僅舉辦成本較低,還能夠擴大可能參與對象,推廣轉型正義。此外,社群軟體提供公民發聲的平台,使關注於轉型正義的公民能夠持續倡議,並監督政府轉型正義的推動,例如: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長期關注於轉型正義議題。繪本與音符,轉型正義的新途徑過去轉型正義相關的活動多侷限於嚴肅的紀念大會;然而,倘若能透過其他形式使轉型正義價值更容易被大眾認識與實踐,或許能夠不失公開真相與達到社會和解的初衷。舉例而言,4位來自台南女中的學生以全台文撰寫成繪本《樹á跤ê自由夢》,闡述台南郵電案的白色恐怖被害者丁窈窕的故事;繪本帶領讀者以顏料與文字認識白色恐怖,使讀者了解轉型正義所欲還原的真相並非僅是數字資料,而是活生生,具有血肉的人。此外,舉辦已十屆的「共生音樂節」,以音樂的方式,帶領聽者步入白色恐怖年代,透過音符引領聽者認識過去的種種悲劇。 總結而言,除了傳統的悼念會模式,公民團體的線上研討會與社群專頁、新形式的歷史繪本抑或是獨立音樂,這些新樣態的形式,皆是帶領我們認識過去歷史的時光機,引領觀者一窺過去戒嚴時期高壓的社會;畢竟集體未來共同的想像,是建構於對歷史的共同認知,唯有了解歷史真相,才有可能促成社會和解的一天。
  • 投書 《時代革命》--香港人公民社會的厚度

    2022.02.23 | 10:21

    《時代革命》,香港人公民社會的厚度反送中運動至今已過了約一年半的時間,香港民主並沒有因為反送中運動好轉,反而在港版國安法公布後,對眾多自由派媒體進行打壓,以及殺雞儆猴似地拘捕超過一萬公民,證明香港民主徹底已死,中共的一國兩制徒為煙滅。由周冠威導演執導的《時代革命》總長2小時32分鐘,《時代革命》透過影像回顧了過去一年半的香港抗爭運動,以旁白者的視角,引領觀者走進民主崩陷的香港社會。《時代革命》藉由七位受訪者看待反送中運動的視角,呈現出港人對於反送中運動中最真實的看法。紀錄片的可貴之處在於鏡頭捕捉的並非是事先演擬好台詞與動作,而是一個身為人自然流露的感動,更紀錄著社會不停的脈動。「不是時代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時代」對於高齡70餘歲的「陳伯」站出來守護「手足」的畫面,著實觸碰筆者內心的壓抑已久情緒,當看到「陳伯站在前線守護其他手足時,卻被港警推倒時,那時的我,好似也跟著倒了。」陳伯歷經中國的政權轉移,經歷著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的時代;如今眼前的卻是手足被拘捕、港人互相對立、港警的過度執法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神話的幻滅。然而,儘管榮景不再,陳伯仍挺起堅毅的骨幹,背起屬於青年的裝備,毅然走上街頭保護年輕的手足們。另外,年僅十歲的中學生「真心」也同樣參與抗爭運動。十歲的孩童理當在安全環境下長大,卻必須背著裝滿書的書包,空手與拿著棍棒的人民保母對抗,這是何等諷刺的畫面,只為了捍衛人與生俱有的人權。這時,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時代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時代」不管歲數、性別、種族、宗教,只要是挺身而出的香港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都是時代的捍衛者,更是展現出香港人身為香港人的民族驕傲。 「時代革命,不只對不幸的時代革命,更要時時刻刻革命」社會運動究竟能帶給一個紛亂的社會什麼,是少數暴民對政權的反動?還是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在我看來,香港反送中運動,並非僅是針對中共緊綁民主自由的舉措,更是香港內部的自由公民社會,長久以來對中共威權政府的徹底厭惡與唾棄,所導致的最終反彈。如《時代革命》中所言:「如果我們現在不做,未來就ㄧ定沒機會做了。所以,我選擇站出來」每位上街者都是時代的革命者,履行自己身為香港公民的使命感。《時代革命》不僅是獲獎的紀錄電影,更是一道希望的曙光。花,終究會凋謝,但凋萎的殘花將會成就大地。不論是選擇自我了斷,或是逃亡他國,甚至是深陷囹圄的港人,他們的公民精神不會因暴力消逝,將會蘊藏在香港公民社會中,增加港人公民社會的厚度。「時代革命,不只對不幸的時代革命,更要時時刻刻革命」相信港人必能記住反送中運動中共的陋態,心中埋藏著追求民主自由的革命種子,並在未來的一天與陽光一同發芽,得到真正屬於香港人的民主自由。深盼台灣的公民們能夠進入電影院觀賞《時代革命》,與香港同胞一同加油,使台灣與香港的公民社會相互連結,共振出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