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婚姻的既定印象、理由 

回顧2021年,在此年,各大名人夫妻的破碎、離婚之消息不間斷地在媒體發酵,反覆大幅度的報導使得人們被迫接收這些訊息且揮之不去,婚姻在媒體也因此逐漸負面化。而婚姻,本質上是兩人在社會與法律上結合的過程,也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在財富、生理、心理都與彼此緊密相關。在以往的年代,女人比較需要依附男人,男人也需要有賢內助打理家庭,現在結婚可能是因為適婚年紀、想組家庭養育孩子,又或許是怕社會的輿論壓力。然而,相愛一定要結婚嗎?結婚的理由,是我們這一代常常在思考的問題,正如台灣近年來的風氣,我們對於未來養育小孩的意願越來越低,並且適婚年齡這個觀念已逐漸瓦解,在媒體負面化呈現婚姻之下,新一代的我們未來還會想步入婚姻嗎?又有什麼原因使得我們想步入婚姻呢? 

結婚與離婚趨勢和新一代的關係  

 

(資料: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行政院內政部) 

    製圖:曹馨云 

 

我認為,離婚報導的增加,某程度上也間接顯示了台灣整體社會趨勢。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0年台灣結婚率是創十年來新低,為5.16‰,相較於1980年的近10‰,整體趨勢已大幅下降幾近一半。然而,離婚率卻是在1998年首度破2‰後就無明顯下降。這可以說明幾個現象,社會風氣已逐漸不再視結婚為必須,並且離婚率的提高代表了婚姻的變動性更高,人們更勇於結束婚姻這個契約。然而,這也代表了更多孩子的家庭經歷了父母離異,這樣的經歷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對結婚的看法,對於婚姻產生更多的不信任,甚至帶有負面色彩,而這些孩子正是新一代的我們。 

離異家庭、社會婚姻破碎新聞之下,孩子婚姻觀念的改變 

在離婚率持續攀升的這個時代,我的同儕之中,已經有非常多是家庭離異的孩子,抑或父母是為了孩子才一起生活著,而在這些家庭成長的孩子,包括我自己,不免對於婚姻抱有較消極的想法。藉由平時的交談,我們經常探討,既然婚姻走到最後大多數還是會破滅,那結婚意義何在?我的一位同學,對於家庭最常疑惑的是為何她爸媽要結婚?問題在父母兩人經常對孩子表示是因為他們才不離婚的,然而卻在孩子面前不停爭吵,不只孩子的心理受創,認為父母會痛苦是因為自己,更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未來對婚姻的看法。他所認知的婚姻,是令人痛苦的,並且終將破滅,絲毫無對結婚的嚮往與憧憬。 

也許這樣極端的想法、經歷是少數,但仍無法否認的是我們新一代仍會被社會上新聞媒體的影響。近年來許多令人稱羨的模範名人夫妻相繼離婚,甚至婚姻是以難堪結尾收場,也許那些恩愛幸福本是為了表面形象,但對於新一代,尤其是青少年,這些美好形象婚姻的破碎都可能是對婚姻看法扭轉的因素。  

難道,戀愛無法完全取代婚姻嗎? 

是的,儘管結婚不再像以往重要,婚姻仍有其不可替代性,也許在感情上的本質是可以相同的,但在社會及法定上的關係是無法由戀愛確認、建立的,而這也許就是未來新一代可能會步入婚姻的關鍵。當向社會宣佈兩人關係,配偶與男女友在社會被重視的程度是截然不同的,社會普遍認為戀愛關係是變動大的,而配偶關係才是穩定且值得重視。而配偶所有的法定關係,具有權利義務,在財產、重大決策方面甚至都有比原家屬更大的權力。也許戀人在生老病死時亦可陪伴與照顧,但在手術同意甚至最後病危放棄急救等重大抉擇的部分,卻是身為配偶才能擁有的資格。因此,戀愛實際上是無法完全取代婚姻的。 

新一代看結婚的意義 

我認為,也許,結婚對新一代不再是人生必經的里程碑,但「結婚」對新一代最大的意義,雖然可能轉變,卻從不會消失。除了原本核心的意義「相愛」之外,遇到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並且「願意透過結婚賦予對方權力決定關於自己的重大抉擇」,這也許就是結婚最無法被戀愛甚至時代取代的意義,也因此,新一代可能會有新的結婚模式出現。從youtuber周品均在她頻道「到底為什麼要結婚?」的影片中我知曉,原來由於同性婚姻的合法化,若閨蜜或摯友皆無對象,且信任彼此願意幫對方處理老、病、死的重大抉擇及後續流程,也可能選擇共同達成婚姻契約,成為新的結婚意義。 

而婚姻,即是與對方有著更深連結的交往,有聚合,當然也就會有分離,只是名人婚姻之分離破碎總是被媒體過於放大,我們應該提醒自己以平常心看待即可。此外,「結婚」也不單單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是走入雙方家庭的選擇,需要更深的融入對方背景,與對方家人成為家人,我想這也是婚姻的一種溫暖吧。 

(政大傳播學院大一學生 曹馨云 )

參考資料 

影片:到底為什麼要結婚?竟然聊到哭成一片!?原來這就是婚姻的意義!|葳老闆的辣雞湯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