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為了政治鬥爭推動四大公投,將台灣未來的能源政策、國際經貿發展包裝成民生問題,再藉由不實的資訊混淆視聽,煽動民眾情緒,導致初期四大公投民調一度「全部同意」,差點導致台灣未來隨著國民黨的惡意陷阱而葬送。

攸關台灣能源的兩大公投民調逐漸反轉

其中,攸關台灣未來能源能否順利轉型的兩大公投「重啟核四」以及「三接遷離」尤為重要。然而,「重啟核四」一案近期在藍營縣市首長陸續表態不支持核廢料放自家縣市,導致國民黨內鬨,進而在該案的民調上被民進黨超車,甚至越輸越多。

另一方面,「三接遷離」的藻礁公投,初期因「護藻礁」廣獲年輕網路族群的支持,這也多與蔡英文2020年817萬票的支持者重疊,民進黨在此案顯得非常弱勢。但在民進黨全黨總動員及專家學者不斷地溝通說明後,根據11月12日TVBS的民調顯示,藻礁公投案已呈現「正反方互相拉鋸」的情勢。

藻礁公投案的反方超車,桃園市長鄭文燦扮演了重要的關鍵角色。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及大潭藻礁就位在桃園市,如果沒有鄭文燦的現身說法,加上其就任後在桃園海岸環境治理的成績,筆者估計到目前為止,藻礁公投案可能仍舊難以反轉。

近期鄭文燦透過勤跑各縣市的公投說明會,以及利用網路等管道,將桃園升格後的海岸保育成果向民眾說明,讓更多人暸解到,是在民進黨的執政下,保育藻礁才有了極大的進展與今天的成果;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不論是中央或是地方政府甚至是民意代表,對於保護藻礁根本沒有任何作為。鄭文燦用實際的保育成果,將藻礁公投案成功扭轉情勢,讓不同意的民調逐漸與同意形成拉鋸。

從大數據分析看出民眾肯定鄭文燦的海岸與藻礁保育成果

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的資料顯示,藻礁公投的討論內容負面情緒比例較低,而正面討論的比例相對較高,這也是為何將事實資訊以及保育成果向民眾說明後,民進黨的論述逐漸被社會大眾所接受,這也等同於是民眾肯定鄭文燦在海岸保育方面的成績。

其實,桃園除了在公投案被討論的觀新及大潭藻礁外,27公里長的藻礁海岸線,近年在桃園市府的努力下,已有近87%的藻礁劃入保護區範圍,並將沿海濕地、藻礁、沙丘串聯成海岸生態旅遊帶,像是草漯沙丘步道 、許厝港自行車道等,都讓民眾來旅遊後驚嘆,原來桃園海岸已從過往的汙染嚴重,逐漸邁向生態保育及適合旅遊的觀光景點。

藻礁公投背後的能源政策,是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藻礁公投攸關台灣未來幾十年的能源發展及過去南電北送,甚至是空氣污染等問題,且以目前國際抗中趨勢來看,更多國家看見台灣在政治及經貿的重要性,在外資紛紛撤出中國市場的同時,大幅增加轉投資台灣的可能性。

如果台灣在供電能源上有所疑慮,必會影響企業投資台灣的意願。因此,可以看出藻礁公投對於台灣未來經貿發展的重要性。好在鄭文燦對於桃園海岸的治理成果沒有漏氣,成功說服關心環境的民眾,減少三接對於破壞藻礁的疑慮,成功扭轉藻礁公投的局勢,這對1218公投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