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澳洲雪梨的知名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日前公布今(2021)年「亞洲實力指標」(Asia Power index 2021)。此年度報告對26個國家的資源(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堅韌性、未來資源)和影響力(文化、外交、國防網路、經濟關係),評估國家實力排名。此研究計畫始於2018年,今(2021)年為第四年發行年度報告。
美國整體實力增加勝中國!經濟實力下滑令人擔憂
報告中實力前10名國家,分別為美國(82.2分)、中國(74.6分)、日本(38.7分)、印度(37.7分)、俄羅斯(33.0分)、澳洲(30.8分)、韓國(30.0分)、新加玻(26.2分)、印尼(19.4)和泰國(19.2分)。而台灣則以16.2位居第14名,排在馬來西亞(18.3分)、越南(18.3分)和紐西蘭(17.8分)之後。
報告指出,美國不僅是整體實力上排名第一,也是少數今年沒有「衰退趨勢」的國家之一。在評估整體實力排名的項目中,美國從中國手中,重新奪回兩項關鍵項目的領先(外交影響力、未來資源),整體排名更是自2018年此計畫開始後,連四年勝中國。去年兩國僅差5分(81分 v.s. 76分),而今年美、中實力較勁後,美國以7.6分領先中國。
報告指出,在評估整體實力排名的8項項目中,美國佔其中6項第一(去年為4項第一)。報告將美國的整體實力成長,歸功於「國內更新」(domestic renewal)與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的建立。報告指出,新上任的拜登政府在控管疫情和刺激經濟上有重大進展。
在外交影響力方面,今年比去年大幅進步15.5分,因美國透過推動新冠疫苗的平等取得、發展財政(develoment finance)和對抗氣候變遷。尤其在疫苗供應上,直至今年10月,美國印太地區比中國多捐約6千萬劑疫苗,美、中捐贈數量的差距與中國捐贈總數(約3800萬)達兩倍差距。此外,美國也透過四方安全對話(Quad)試圖擴大在國際公共財和新冠疫苗的關注。
另外,報告指出,2021年中多數區域專家在問卷中,認為拜登是印太區域裡增加自家國家利益最有效率的領導者。而美國在外交影響力的最後總排名,似乎並未因「阿富汗撤兵」、「美英澳三方安全協議與法國爭議」的影響,而有所下滑。
然而,即便實力大幅提升且超越中國,這不代表美國能高枕無憂。報告提出兩點,值得各界的關注和擔憂。(關於美國部分在報告第8至10頁)
首先,美國在印太地區逐漸下滑的軍事單一優勢地位(primacy)。報告內的指標顯示,美國軍事實力分數下降了1.9分。再者,美國在亞洲政治經濟上的地位,越來越不重要,在經濟關係這項目中,一口氣暴跌10.7分。
報告點評,上述的兩項挑戰要求美國必須加強和利用「區域網絡」(regional network),將其轉變成強化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動力。然而,從四方安全對話和美英澳三方安全協議來看,美國似乎較偏重於軍事上的區域連結,而非區域經濟實力的平衡。
美國決策者應警覺其經濟影響力的衰弱,中國的龐大市場對周邊國家的影響,令美國難以望其項背。然而,美國國內政治的「反貿易傾向」(anti-trade tilt ),可能變成以多邊方式抗衡中國不對稱經濟實力的障礙。雖美國近期提出「印太經濟框架」(econom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但能否克服美國國內反貿易的聲浪,和給予印太區域國家實質幫助,仍有待觀察。
另外,2022年1月由中國與東協領銜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生效。此協議將促使15個會員國與中國,產生更多貿易、投資和供應鏈上的整合。在結論部分,雖報告透露出美國實力增長和競爭力提升,但在區域內究竟還有多少影響力,仍得看美國是否能在經濟交往上,與區域國家有更多交集。
多國因新冠疫情整體實力下滑
報告還指出,新冠疫情幾乎使每個國家在整體實力上衰減,弱化這些國家應對和塑造外部環境的能力。報告提到,今年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逃過新冠疫情的在經濟和健康上的影響。此外,26個國家中,有18個國家連續兩年面臨整體實力衰退的問題。
報告中提到,即便是2020年少數整體實力成長的台灣、澳洲和越南等中等實力國家(middle power),也在今年都面臨到實力衰退的情況。而這26個國家中,僅有4個國家「逆流而上」。其中,美國不僅在整體實力上排名第一,也是實力前17名國家中,唯一整體實力正向成長的。
中國實力首度下滑!?經濟影響力仍然大
報告指出,中國整體實力較去年小幅下降,評估整體實力的項目中,外交影響力、文化影響力、經濟實力和未來資源四項實力都下降。
報告指出,此次研究結果強調中國實力的基礎。雖然中、美在經濟實力上並駕齊驅,但在此區域的經濟關係裡,中國則大幅領先美國。印太區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量和其與美國的相比,相差高達三倍。而這巨大差異,就是很好的證明。再者,中國已成印太區域的主要外國投資者(foreign investor),其投資量是美國和日本投資量的總和。
報告分析,中國透過經濟相賴性(economic interdependencies),以連結和影響國家決策的機制,儼然已成為中國整體實力的基礎(bedrock)。
除經濟外,中國也持續增強其軍事實力。目前其軍事支出超過印度、日本、台灣和東協十國軍事支出總和50%。且解放軍持續威嚇台灣、與印度在中印邊界碰撞、在東海上與日本爭釣魚台主權等。另外,中國也持續擴展核武以及研發先進武器,用以威脅美國和其盟邦軍事基地所在的區域,而其中也包含美國本土。
報告提到,儘管中國軍事實力分數較去年維持不變,但在特定幾項副指標上正與美國縮小差距。例如:今年7月《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披露中國試射高超音速飛彈的新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在未來資源方面,中國也失分不少。過去一年,中國國內面臨人口高齡化、特定區域缺水、面對淹水時的脆弱性,和一個多數軍事支出花費在內部安全挑戰多於外部的政府體制。
報告最後兩段指出,中國經濟以市場匯率看來,仍有可能取代美國。不過,仍有使中國在2030年後持續成長的因素,雖多項重大國內挑戰將在未來數十年等著,如:高齡化的勞工人口、減速的生產力和中國偏重投資手段將使得經濟利益的回饋隨時間遞減。
報告分析,依照這走向,在2030年結束前,中國整體實力不太可能超越美國。綜觀幾項可能的結果,中國似乎永遠都不會擁有美國「過去」一度展現的主宰力。
印太地區走向兩強對抗而非群雄爭霸
報告分析指出,新冠疫情使亞洲變得更加兩極化(bipolar),而非多極化(multipolar)。儘管中國整體實力排名落後美國,但第ㄧ、二名和第三名的實力差距極大。實際上,美、中和日本、印度最有可能造成區域多極化的秩序。然而,今年日本和印度的實力下滑都大於中國,日本和印度自2018年開始,整體實力都以相似速度下滑。
此外,排名第六的澳洲,今年整體實力相較去年也呈現下滑。澳洲為應對與中國惡化的關係,強化與美國這長期以來的夥伴的雙邊關係。美英澳三邊安全協議的成立,創造了未來澳洲核潛艦隊的基礎,而這協議最終將強化澳洲在印太區域的實力。
然而,澳洲軍事實力分數仍下滑,考慮到現階段其軍事實力相對受限,且其海軍尚依賴老舊的傳統柴電潛艦。再者,澳洲區域國防與外交的效率,猶被其地理位置和新冠疫情限制。
美國盟友強化「集體威懾」抗衡中國。
報告指出,更兩極化的結果將造成美國盟邦(如:日本、澳洲),以及關鍵平衡強權(如:印度)比以往更加依賴美國軍事實力(capacity)和意願(willingness),應對中國崛起。同樣地,華府認知無法單靠自己完成抗中目標,需透過與盟友和夥伴的集體嚇阻,才有可能阻止北京透過軍事改變現狀。
依目前趨勢發展,至少這10年內,預計中國軍費支出,仍將大幅落後美國國防支出。不過,中國可輕易將其不斷擴大的軍事實力,集中在其鄰近的重要地區。而美國將推動放棄像是阿富汗等世界各地的次優先項目,針對全球軍事情勢做出反應。
此外,報告也提到「疫苗外交」於亞洲的重要性,就如同地緣政治的貨幣一樣重要。印尼首度進入整體實力排行前十。
極細讀完「洛伊研究所」的報告後,《霧谷晶策》認為美國與中國將持續長時間的競爭與較量。關鍵在於美國的實力,無論是軍事與經濟,都不夠一鼓作氣贏過中國。而中國崛起雖來勢洶洶,但卻也未能大幅超車領先美國,兩強呈現互有消長的僵持狀態。
不過,《霧谷晶策》分析顯示,若單純將美、中兩國與亞太地區各國的交往看來,在經濟發展層面,區域中國家多依賴中國大陸。這也顯示美國需儘快提出能與印太地區國家合作的經濟政策與架構。尤其RCEP已箭在弦上,但卻未見美國提出與CPTPP類似的區域經濟整合路線圖。
《霧谷晶策》觀察在軍事方面,美國投資猶大幅領先中國。畢竟美國軍事部署續以全球部署為要,所需投入資源甚大。中國目前在全球軍力投射,尚未為美國的對手。但就地理位置說來,中國在印太地區仍屬領先,可好整以暇應對來自遠方的美軍。
所幸,《霧谷晶策》覺得美國在外交實力上,與盟邦的交往大勝中國,能讓美國在世界領導地位上維持首位。不過,盟邦仍經營其與美、中兩國關係,遇到厲害攸關的議題時,盟國的態度猶取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似乎會再回到「現實主義」裡提到的:抗衡、扈從與避險等選項。
「2021年亞洲實力指標」地圖(Asia Power Index 2021)
https://power.lowyinstitute.org
「2021年亞洲實力指標」重要發現報告(Asia Power Index Key Findings 2021)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