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多以來台灣在國際上引以為傲的防疫成果,近日卻在瞬間受到打擊,疫情在社區造成擴散的原因無非是來自於萬華茶藝館,在這波疫調過程中,我們發現原來萬華是很多人的療癒所在。

整個事件從獅子會會長與萬華茶藝館小姐間「人與人的連結」開啟,這樣的故事完全不脫離大家刻板對萬華茶室文化的理解,然而隨著疫情的升溫,慢慢地我們發現有高雄人從高雄鳳山搭火車到左營,換高鐵到板橋,再轉進萬華,晚上再循同樣的路徑趕搭高鐵、火車回到高雄鳳山;更有遠從屏東搭火車到左營高鐵站換高鐵到萬華吃鵝肉,完成一日遊之後確診;而鄰近台北的基隆,更有阿北連續26天從八堵搭火車到萬華喝茶,而後確診的案例,這些案例真的都是為了從事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茶室文化活動嗎?到底人與人的連結對於人們具有怎樣的意義呢?

獨居的長者或退休後的長者,他們每天如何打發時間?在政府推動長照2.0的政策驅使下,很多鄰里擔負起陪伴長者的重要角色,每天從早到晚在里民活動中心、社區裡都有許多的課程提供給長者參與,中午時間還有關懷據點可以供餐,不便外出的長者,更能享受到供餐的服務,在這些看似熱鬧非凡,活動多采多姿的政策下,一切看起來就是那麼的幸福美滿,但人們除了參與活動之外,內心深處自我療癒的照顧,恐怕就不是這些政策隨便就能夠觸及到的。

有些長者透過鄰里的活動得到心靈的慰藉,因而還能過著一般人以為的看似正常的生活,但並非每位長者都會喜歡到里民活動中心與其他人互動,於是乎便有一部分的人,發現萬華茶室可以在某種程度填補他們心靈的空缺。網路上流傳的故事中,提到萬華茶室裡其實也是扮演某種心靈療癒的角色,每天媽媽桑與這些固定光顧的客戶相處,自然就知道A伯伯每天必須吃降血糖的藥、B大哥有高血壓必須服用降血壓的藥,在談笑的過程中,媽媽桑會不時地提醒他們記得吃藥,仿佛他們彼此是沒有血緣的家人一般,這些形成他們生活的日常。而這些大哥、伯伯們每天造訪萬華茶室,真的就只為了「人與人的連結」嗎?我個人認為絕對不是,能夠驅使他們固定時間甚或天天造訪這個地方的核心因素,應該是在於他們的心裡的某個角落在這個地方被療癒,畢竟「人與人的連結」只能達到短暫的歡愉,長時間讓這些人念念不忘的絕對是心靈深處的呼喚。

作家蔣勳在去年疫情爆發的時候,特別呼籲大家學會孤獨,然而克服孤獨的感受又是談何容易呢?相信很多人是以工作、以交際、以各種的活動來掩飾自己無法面對孤獨的窘境,而無法透過這些方式找到面對孤獨的人呢?也許他們就是以這種彼此需要、彼此關懷的方式療癒彼此的心靈,他們做得只是與你、我一樣的事情,我相信我們的長照2.0政策再怎麼完善,都無法療癒到這個層面,因此,下次遇到你家附近的獨居或退休長者,記得要多多關懷他們呦!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