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傳柯林頓總統紀念圖書館的大門入口,釘有一面醒目的警告:「未成年請勿入內」。

當然是好事之徒捉狹柯林頓的笑話,含蓄而生動,卻也顯示他在衆人心目中的歷史定位似乎一直被偷腥醜聞彈劾案籠罩着,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同樣遭彈劾、同樣做大事不拘小節被抓包,尼克森則陷入酒精、徘徊在精神崩潰邊緣。儘管他的政治遺產遠比柯林頓更具開創性,他的個人危機處理終究暴露出老練成熟、飽經風浪的政治領袖也難以避免的心理短板。

反觀柯林頓當年坐在電視瑩光幕前接受世紀末大「公審」,收視率高於奧林匹克,大夥紛紛幸災樂禍、衆目睽睽看他笑話,幾乎望之不似人君了;可是他侃侃而談面不改色,為人類性行為重新定義。於是觀眾樂不可支,興味至今不減。余生也晚的少年囝仔錯過這一齣色彩繽紛的政治鬧劇或許有點遺憾,但也或許會恍然大悟某些台灣政客的超級抗壓能耐和堅韌的心理底氣可能都來自姓柯的。

令人費解的是,沒有人會否認美國文化教養出來的現代女性多半不是省油的燈,尤其希拉蕊,可是偷腥前科累累的柯林頓在婚姻中居然毫髮無傷,而且希拉蕊顧全大局的寬容並沒有贏得多少同情。可見柯林頓的戰略定力必有過人之節,只是他們幼女的成長過程可能遭遇多少心理創傷,似乎很少有人寄予同情。

從當初風光入主白宮到被彈劾,原是一齣希臘悲劇演成後現代鬧劇。居然彈劾之災被他閃過,病態嗜性癮經過心理諮商大概也治癒了,從良矣!浪子回頭金不換,民調反而竄升。馬克斯的預言又錯了:悲劇變成鬧劇以後會變成喜劇一一只要心理病能治癒。他卸任後到處演講,門票不菲,在希拉蕊2016敗選之前他到處為他的基金會募款,宣稱他們夫婦遲早又要回白宮,很有說服力。

美國總統職位承受壓力所需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川普身上的行為模式則似乎傾向不信邪、不在乎、不要臉。有目共睹,人家經歷一次彈劾的威脅便學乖了,他川普面臨史無前例的第二次彈劾依舊解衣磅礡、愈戰愈勇。

嚴格地說,類似川普做為商人或政客的行為模式到處可見,並非美國所獨有;只是在美國歷任總統譜上殆屬未聞,尼柯川三位總統的危機處理都會成為 EMBA、法律以及心理學的好教材。

任何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必然會被成長環境與際遇長期左右。所以這星球上每一個活人或多或少都有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一一邱吉爾自己就公開承認了(邱吉爾的黑狗 by Anthony Storr),美國總統也不可能例外。迄今似無川普尋求心理諮商的報導,但許多他的海內外敵友早已仔細排好他的八字四柱、紫微斗數,新版維基解密或有跡可尋,儘管以他的個性大概不信這個邪。

除非虛混日子,否則,任何有使命感、社會良知、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的總統每天面對此起彼落層出不窮的風險、危機等等問題,還要開創未來、超前佈署,只能獨自扛責,何況隨時必須 provide leadership,必然壓力山大、沉重無比,老化得快。所以,只憑堅韌過人的抗壓力最多造就一個每天不忘反攻大陸的武夫、或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黨棍。只有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才能開發出正向的壓力管理方式,換句話說,才學養識、格局高度皆不可或缺。

每逢談判、對抗或戰爭,摸底對方領導人的人格心理特質、文化背景、管理風格和思維模式,早已是現代情報戰之必。上世紀70年代初 CIA 建立「人格與政治行為分析中心」,專事分析評估外國政治領導人,成效斐然。該中心創辦人心理學家 Jerrold Post (去年11月底罹武漢肺炎過世)出版過相關書籍,也與 Jessica Case 以及 Stepanie Doucette 合作過2本關於川普心理人格特質的書。

也是大約50年前,法國學者 Pierre Accoce 和瑞士的 Dr.Pierre Rentchnick 合著過《病夫治國》與《非常病人》,美國學者 James Burns 推出名著《領袖》,後繼有一群美國學者的文集《領袖 一一 一項心理史學研究》,曾任情報員的美國學者 James Barber 所著的《總統的性格》,英國外相 David Owen 的名著《疾病與權力》,荷蘭臨床心理學者 Manfred Kets de Vries 的《Reflections on Character and Leadership》;以上所列不過瑩瑩大者,已足令人廢寢忘食。

台灣的命運被許多國内外政治領導人左右,然學界媒體卻很少下工夫研究他/她們心理健康的課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