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碁評客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碁評客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美國選民價值觀的變遷

    2021.04.28 | 13:16

    五百多年前,盎格魯薩克遜文化殖民北美洲,清教徒居絕大多數。革命立國後選出的歷屆總統自然很大程度反映出選民的清教徒價值觀 一一 這是美國選民衡量總統候選人之人格品質的心中一把尺。畢竟,信託國家大事,人品總是比較可靠的尺度。 在清教徒的基本尺度下,急公好義、戰爭英雄之類備受尊敬;傳統家庭倫理是社會基礎,必須維護,所以,離過婚、偷腥都是大忌;主張宗教信仰自由,卻又把禁止離婚的天主教視為異教(曾經是宗教戰爭的寃家)。 天主教國家的法國選民價值觀則不介意總統偷腥,俗話說:什麼人玩什麼鳥。 人類社會的法律是成文的遊戲規則,改變任何法律條文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欠缺程序正義的法律很快就冒出自相矛盾。但價值尺度屬於不成文、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通常定義模糊、矛盾百出,而且有些部份可能亙古不變、有些可能像時尚風潮。變與不變可能找得到原因,卻不需要理由。 六十年前美國民主黨首次提名天主教徒甘迺迪競選總統,雖險勝,人們已發覺維繫四百多年的清教徒價值觀鬆動了。不過,當年媒體的狗仔文化如果像今天不饒人,以他的偷腥癖嗜仍難過關。 雷根總統是第一位離過婚的美國總统。但真正的分水嶺出現在柯林頓 一一 他不但早已花名在外,且有逃避兵役之嫌,居然連續擊敗兩位戰爭英雄(老布希和多爾),令共和黨人尤其保守派很嘔氣。後任小布希雖也有逃避兵役之嫌,又有吸大麻與酗酒的小前科,但當時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大致已能接受浪子回頭了。 到了川普勝選,顯示美國人民要求總統人品的價值尺度已經寬鬆到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結果似乎鼠患未減,美國人又回頭把領導國家的權責信託給自律比較嚴謹的人品。邱吉爾說過,美國人是很聰明的民族,總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上策 一一 在嘗試過其他一切辦法以後。 其實,柯林頓除了拜受清教徒價值觀的大退潮之賜以外,他贏在滑頭與公共人際關係和團隊能量。大凡滑頭之徒大都比較短視,抗拒誘惑的能耐偏低,且欠缺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重大壓力下沒有擔當容易動搖,不能堅持原則。 台灣社會選民的價值觀當然異於其他國家,將來怎麽變化沒有人能預料。反正絕不會像對岸「自乎一二人之所嚮而已」。總是研究文化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的好材料。
  • 投書 漲價歸公--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

    2021.04.19 | 13:09

    三民主義入憲,第一條第一句。它是國民黨的黨國法統命脈所繫,當年必修必考。 根據半世紀前高中標準本的民生主義,房價上漲不是由於房主人的努力,而是市場繁榮帶來的水漲船高,所以是不勞而獲,應該漲價歸公一一就是歸黨國。那麽,企業擁有的房地產(例如廠房)漲價也不是企業主的努力,而是市場繁榮水漲船高,所以也是不勞而獲,該漲價歸公。 依此類推,企業股價上漲也不是股民的努力,所以股民的股票漲價大概也應該歸公。何况股價也包涵企業所擁有的房地產價值。至於跌價該歸公歸私,民生主義沒講。假如跌價歸公、漲價歸私,股市榮景如何要問謝金河。 假如股票漲價歸公,跌價歸私,誰願意去投資股市?反正民生主義也主張節制私人資本,還要平均地權。企業利潤只有經營者可以獲取、非屬不勞而獲。而企業融資管道只剩銀行或地下錢莊。可是房地產是銀行融資抵押品的首選,而房地產市場卻死水一灘,因為投資零或負報酬率的房地產等於死會,連建商都束手。其他抵押品或信用貸款的融資額度低利率高,且導致呆帳比例偏高。 當衆人沒有其他投資管道,便只剩銀行存款有利息報酬,可是利息也是不勞而獲,大概也要歸公,否則房地產漲價歸公的邏輯便不成立一一所以任何遺產、贈與當然都是不勞而獲,必需全部歸公。而且銀行的放款利息收入萎縮,如何能支付存款利息?誰又敢在呆帳太多的銀行存錢? 本來,金融/股市、房地產業以及製造/服務業等是現代經濟體的三大支柱;前者提供資金給後者營運週轉、賺取利息/股息,後者提供房地產給前者做融資抵押,前者的資金來自各行業的存款。資本利得是當事人冒風險付出成本、心力、時間、稅賦後應得的酬報。整個經濟發展透過流暢輪轉的資金得以生生不息。否則,通貨緊縮、百業蕭條。 但民生主義這張經濟發展規劃藍圖似曾相識,看起來有點像毛記的黨國壟斷社會主義,它容不下股市、房地產業 etc. ,只剩小本經營的個體戶和壟斷的公營事業,卻並沒有換來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與居住正義。飯票、布票等基本生活需求的配給制以及遷徙、旅行、工作與言論的控制徒然見證了海耶克的預言一一到奴役之路。現在進行式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可是國民黨要用這張藍圖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事實上,當年版本(1924?)的民生主義開宗明義:「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所以投共舔共媚共的國民黨人自我合理化順理成章。 其實台灣的經濟學者早該點破如此醒目的皇帝新衣。但現在看來也不需要了。非關修憲,而是因為 Al 機器人的技術即將成熟,到時候一切不勞而獲所歸的「公」一一也就是黨國政府包括公營事業一一其成員從總統以下到村里幹事、清潔工都是長得人模人樣的 Al 機器人。不但不再有貪汚腐化怠工浪費,而且算無遺策、效率超高,社會分配絕對公平。必要時微調 AI 的軟件部份便能做到跌價歸私。 事實上,到時候各種型號的 Al 機器人滿街走,人類任何工作都能由它規劃、代勞而且能做得更盡善盡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免費,人類除了遊山玩水 24 小時沒事幹。也不須爭風吃醋,因為每個人都寧可訂做品味相投的 Al 機器人做伴侶。每個人下一代的 DNA 也可量身訂做,繁衍養育也都交給 AI 機器人。 「禮運大同篇」於焉實現,不能不佩服孫中山先生的遠見。高科技一日千里,大家拭目以待吧!但 Al 機器人惟一的遺憾是做不到理想的居住正義。因為每個人都搶著要住最好的地段,無論 Al 機器人把都市區域規劃建設做到多美好,最好的地段就是稀有。
  • 投書 騎牆的遮羞布 一一 國民黨的老把戲

    2021.04.12 | 11:32

    從商標法的角度看,黨徽通國徽事涉曖昧,似有互相侵權的嫌疑。但國民黨卻擔心:若不繼續互相侵權,則自己會被消滅。 江主席是過慮還是裝傻?有點政治智慧便明白:只要民進黨健在,中共會確保國民黨不被消滅;只要中共健在,國民黨也需要民進黨健在,才能養「賊」自重,永續經營買辦生意。即使國民黨山寨中共的黨,也不會被消滅 一一 君不見天子腳下中共政協都能容國民黨鼾睡。一旦中共崩潰,國民黨豈不正好反攻大陸,家祭告乃翁? 所以國民黨不認為自己遭遇危機,反而相信即將面臨轉機:明年底的地方選舉江湖上莫不押寶國民黨;這是民進黨的厚禮。誰不想做選戰包赢的黨主席!因此趙某人選擇此刻突然慫恿韓某人分進合擊,爭搶黨的主導權 一一 趙的政治嗅覺在台灣無出其右。何況江主席迎來的轉機雖不乏選項,但在黨内外七嘴八舌的批判下無所適從,一再出醜。 最近他在 IDU 線上論壇主講,講出上任以來最漂亮的論述,為國民黨的前途規劃出最騎牆的選擇;證明他經得起厨房的高熱,也反映出國民黨人既割眼袋又戴墨鏡的底氣。他宣稱過去廿年國民黨在反共與「九二共識」基礎上與中共逐漸發展出可操作的互動模式,既合作又競爭,無論談判或禦侮都成績斐然。並指摘民進黨欠缺這種經驗、能耐與國共互信基礎。 歷來國共合作皆無好下場,「互信基礎」更令台灣選民心裡發毛。但他避開中共的「兩岸關係是內戰延長」之說,同時山寨拜登最新的對中策略 一一 合作、競爭、對抗 一一 以及老毛的名言:「既聯合又鬥爭」,並且把擱在箱底三十多年已經發霉、寫着「反共」的遮羞布亮出來,於是「九二共識」這尊虛擬木偶又有褲子穿,可以再上秀場唱戲了。政治辯證法玩到這般火候,勉強統一矛盾口徑,灌足的水份也由不得他皮厚了。横豎他做了個好球給馬先生打。 換句話說,江主席又被迫帶領國民黨走回老路,所謂「九二共識」重新被自我合理化,打開復始的大門。雖仍欠缺民主、價值、憲法基礎等論述,但虛擬木偶本來最多就只有可操作性,沒有思想。 假如馬先生級的國民黨人在不久的將來進京趕考,就表示中共會御賜一個瞞天過海的好球給馬先生帶回來邀功,為中共、國民黨和他自己做一次漂亮的宣傳。也就是帶回一個綿裡藏針的殺球給小英接。
  • 投書 為了避免死亡而自殺 一一 國民黨的危機處理

    2021.04.06 | 14:17

    韓戰以後,在冷戰雙方壁壘分明的國際秩序結構下,蔣氏政權以台美協防條約做靠山在台灣度過大約廿次平安夜(雖然圓山飯店直達松山機場的地下通道仍定期維修),終於迎來最後一次聯合國席次保衛戰。 蔣氏父子當然明白這是攸關國際生存空間的重大危機。不幸,他們不但浪費掉危機,更奉送給中共一份意外的厚禮,遑論化危機為轉機,事後也沒有負政治責任。台灣50年來的國際處境則因此每况愈下,苦苦掙扎。 當時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老布希在聯大一面苦戰,一面苦勸蔣氏放棄安理會席次、接受普通會員國的安排。無奈蔣氏堅持「漢賊不兩立」、拒絕瓦全,凡建議留得青山在的外交重臣全遭排擠,留下一票應聲蟲。直到最後一刻,蔣氏才動念想接受美方建議時已經太遲。美方代表當然大發牢騷,指謫蔣氏為了避免死亡而自殺。 當靠山動搖、外在形勢大非,國民黨的危機處理是加強大内宣,收緊恐怖統治,此外束手無策。於是族群矛盾更根深蒂固。數年後蔣介石帶着他空洞的自尊走了,留給徒子徒孫的政治遺產與負債無從收拾。國民黨繼續扮演了幾年駝鳥,不需事後諸葛亮也看得出無法避免的更嚴重危機即將臨頭 一一 美國斷交廢約。 瀰漫整個社會的強烈危機感終於激發出前仆後繼的反抗運動,國民黨的危機處理仍是舊工具 一一 恐怖鎮壓,而且愈來愈血腥;美麗島事件大逮捕、林宅滅門血案、陳文成命案、江南命案、蔡有全案等不過其瑩瑩大者。同時小蔣啟動政治運作,攏絡本土菁英,紥根台灣。天幸黨内出過幾位眼界魄力過人的大臣如尹仲容、李國鼎等,國民黨才能維持一個像樣的小朝廷。 回顧蔣氏政權統治台灣處理内外危機,自228事件以來似乎都傾向 involution (内捲化),毫無史識與大局觀。只有小蔣臨走前在反對運動的壓力下解嚴開放黨禁是進化。但他身後霸氣十足的黨内保守派又企圖走向内捲化,製造出一次次政爭危機,導致李登輝的改革努力險象環生。事實上,李登輝的民主化改革不但延續國民黨的政治生命,而且在處理幾次外來危機以攻為守、化危機為民主轉機,國格黨格兩不失,此所以中共恨之入骨。 喪失政權是任何政黨都必須處理的重大危機。2000年敗選後國民黨可以有幾個選項,例如雷震先生留下的自由主義大旗是說服力很強又有現成市場的上選,而且足與民進黨拼爭道德制高點;但前提是必須與國民黨的過去切割清楚才能洗白,取信於人(事實上這個選項與李登輝為國民黨開闢的康莊大道幾無兩樣)。 但國民黨人既要政治遺產又不要政治負債,當然無法切割累累前科、洗白層層劣跡。更嚴重的是:不但自己推翻半世紀來以恐怖統治強迫台灣人民硬吞下去的意識型態與反共國策,代之以迎合中共的政策,且配合其文攻武嚇威脅台灣人民,藉口追求和平、合理化自己的前後矛盾;更下流的自然就是扮演政治乞丐,做買辦。百年老店的招牌已經都被這幫應聲蟲啃爛了。 於是選民發現當年被國民黨强迫硬吞下去的黨國法統主義之類的垃圾,國民黨人自己並不相信,而且對中共那一套也是信假的。他們只是像杜魯門總統所指謫的:「他們一家都是賊」!賊的通病是短視,欠缺大局觀,處理危機則深化危機,竟致飲鴆止渴。即使2008因民進黨執政犯錯之賜檢到轉機,仍於事無補。 民進黨遭遇 2008 的敗選後同樣必須做危機處理。他們在哪裡跌倒從哪裡站起來;今天國際形勢的鉅變尤其體現出民進黨的大局觀、史識以及對民主價值、理念原則的堅持。將來的史家會因此給小英記一大功。 清明節又到了,與時俱進的應聲蟲們難免又要去謁靈哽咽,多半希望能忘記50年前蔣介石以「漢賊不兩立」為由悲壯的退出聯合國。如今美中又惡言相向,中共正在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企圖片面改變現狀。國民黨面臨的是危機還是轉機?如何抉擇、處理? 善戰者不戰,能敗者善斷,縱觀幾十年來應聲蟲們操玩下的國民黨從不敢堅持民主價值理念;論戰略、器小,論黨的立身、無恥,所以失信於民。即使此刻皤然改途從良抗共,也需努力很久才能讓選民相信他們自己立的牌坊是眞的。第一課是先學會如何做個忠誠的反對黨,否則就坐等民進黨犯錯吧!如果再為了避免死亡而自殺就等不到了。
  • 投書 環團的格局與器識

    2021.03.22 | 12:38

    倫敦曾有矇矓之美,號稱霧都。其實倫敦霧主要來自燃煤的汚染。當時英國的國會議員人手一張手帕摀着鼻子疾走進入國會議事,習以為常;窗外橋下灌飽工業廢水的泰晤士河野生鮭魚和河鰻即將絕迹。今天的事後諸葛亮仍很難想像許多那個時代的英國人並未察覺自己生活在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裡,遑論具備環保和生態平衡的基本知識。既無知也無辜。 即使目光如炬、備受尊崇的《國富論》作者、產商學政交遊廣濶的 Adam Smith 至死都未嘗意識到自己活在工業革命的黎明。大約十年前有誰察覺到石油時代即將被半導體取代 一一 當時油價高企,媒體紛紛援引專家學者探討全球石油儲量告竭的時程。 環保意識在西方社會的普遍覺醒大約始於 1960 年前後,主要的關注與推動力量來自民間。經過漫長的投入,倫敦不再矇矓,鮭魚和河鳗也重現泰晤士河。台灣随後的經濟起飛造成的工業污染也催生一些環保意識。但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戒嚴時代依法不許民間集會結社,自行組織環團當然冒犯政治忌諱。既無環團的壓力,黨國壟斷體制的政府自然不把環保當一回事。何況環保意識和知識普遍欠缺、不受重視,成本考量第一的工商界亦不樂見,人人只關心股市翻紅、日進斗金,其他事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 民主化以後環團在台灣才開始壯大,其發展過程類似西方國家。理論上,環團比任何其他民間組織更容易佔據道德制高點,說服力更強,轉型成政黨的選票基礎理應最廣佈。但成就卻不如工運。 早在環保運動出現之前,西歐的工運多已成功轉型為足以執政的主要政黨。讀過狄更斯的小說便不難想像當年勞工的處境;如果沒有工運,人類大概不成其為人類了。不幸,儘管工運已經成熟到能獨當一面執政,立意良善的工會組織發展過程仍一波三折;畢竟抑強扶弱、削富濟貧的道德正義招牌,誰不想要?嚴重的狀況下有些工會竟遭黑道或假公濟私的工運人士挾持綁架,用來自我漂白、敲詐資方或突出自我作為從政的跳板,甚至直接干政。而護航的左派秀才往往理論基礎紮實,頭頭是道、言之鑿鑿。於是被垢病為 British Disease (英國病),還傳染到澳洲工會。 迄今,能長期與主要政黨分庭抗禮、參與執政的環團應屬德國綠黨最成熟。其他國家的環團大多除了自限於 one issue party 以外,環團内部的路線/權力之爭以及借題發揮,或唱高調無限上綱、或雞毛當令箭小題大做,自以為是而自我折損了說服力和公共信譽。結果大多自我鎖定在因題設案、巨嬰式的抗爭,提不出高瞻遠矚、具可行性的替代方案;儘管立意良善,看在執政黨和許多選民眼裡卻活像麻煩製造者,來鬧的。看在反對黨眼裡則渾似有用的白痴,送槍來的聖誕老人。 這次藻礁之爭國民黨還是把選民當傻瓜,又幸災樂禍自以為撿到槍。更犯傻的是自作聰明又從故紙堆裡抄出「以核養綠」,彷彿當年推動總統直選時馬先生一廂情願想瞞人耳目的「委任直選」。 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證明環保課題很大程度與能源及資源的規劃管理、制度系統以及 business practice 分不開,事實上它是整個國家資源規劃的一部份。可惜大多數政府和環團往往都把環保課題孤立對待,導致本來就是相輔相成、完全可以客觀的科學專業去合作處理的環保課題搞到政治化對立;於是看在環團眼裡,不負責任的執政黨是混蛋,負責任的執政黨則可以軟土深挖。 同樣是建設性的社會運動,政府的角色在環保與工運方面有本質上的不同。勞資糾紛宜由工會代表勞方與資方談判協調解決,政府最多只做公親不宜介入。環保課題則政府是職責所在的唯一事主,必須從全局考量的角度主動進行結構性的超前佈署,不宜當做一時的政治危機處理。否則環保糾紛層出不窮,永遠搞不完。 台灣選民對環保和生態環境尤其居住環境品質的要求只會越高,對任何政黨都是建設性的鞭策。不能自我調整的政黨當然經不起考驗。環團如果能長大成熟發揮襄助、合作、監督、互補的功能,甚至能說服選民授權參與執政、負起責任,而不只是高唱反調,則台灣可以比瑞士更美。
  • 投書 台灣總統的處境

    2021.03.09 | 10:48

    稱孤道寡是古代皇帝的特權,布袋戲裡常見,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之類的台詞,聖人不忌焉。現代皇帝的稱號比較大氣親民,如「民族救星」、「偉大導師」、「總設計師」等相當「平易近人」,但與孤寡的強烈不安全感並無二樣。因為壟斷性有權無責的大位太誘人,當然危機四伏,随時都有許多能人不擇手段搶著奪位。 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總統依法都有一定的任期與換屆、輪替的制度,除了人身安全以外沒有被取代的不安全感。所以比較欠缺社會責任感的總統可以像韓國瑜說的混過八年,不孤不寡、自在篤定,毫無不安全感。 但是對於社會責任感很強、尤其具有強烈使命感的總統,他們會經歷另一種孤寡的洗禮,也就是另一種不安全感,即所謂戒慎恐懼 一一 非關個人死生福祉,而是每天惟恐辜負選民的期望,或甚至把國家帶錯方向。李登輝故總統是典型。當年他堅持推動民主化,屢遭内外交相逼的險境,盡其在我之後也只能把餘事交付天公 一一 祈禱。半生涉險政海、深探虎穴以至卸任後挨了多少明槍暗箭,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天大的寃屈也不在攝影鏡頭前面公開哽咽。 大概每個國家的領導人都各有一本難唸的經。例如日本面對三大惡鄰,除了核威脅以外其中一個還會派潛艇來綁架無辜老百姓,另一個每天派機艦來騷擾。 台灣面對的惡鄰只有一個,但他們擺明要武力併吞,已外交封鎖、統戰滲透軟硬兼施數十年,島内還有被收買的通敵組織,打著民主反民主。如此致命的威脅當然是任何稍具社會責任感的台灣總統都必須處理的首要課題。此外,任何其他重大的風險管理、危機處理、發展方向、改革創新、施政規劃、政績考核等雖不應事必躬親,卻必須隨時 keep well informed. 畢竟承擔最後責任的只有處境「孤寡」的總統自身。 另一方面,執政團隊和幕僚的培養、選拔、組織、授權、管理 一一 尤其管理科學公認最棘手的人事管理,都直接關係到施政的成敗。與黨内外、國會、輿論媒體、社會民間團體的政治互動工作當然不會比上列諸項更容易。 最不容易做到也最重要的是民主體制下 providing leadership, 除了李登輝以外扁馬都不及格。小英還有三年可以下深功夫,今天論斷言之過早。 台灣總統每天肩膀上日以繼夜必須承擔的重責大任與心理壓力,即使設身處地亦恐難據以想像得之。有志者何妨先自掂斤兩,照照鏡子。這是一項自我奉獻、須能經耐「孤寡」、能擔當的沉重差事,欠缺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政客最好有點自知之明,以免誤了二千三百萬老百姓和他們的後代。 今天在國際談判桌上機鋒銳利、才學養識兼優的女性已越來越多,天涯何處無不省油的燈?即使承擔國家艱鉅困境而表現不亞於男子的「穿裙子的」國家領導人也很出類拔萃,例如梅爾夫人、柴契爾夫人、梅克爾, etc. 她們不裝可憐不裝無辜、不撒野不撒嬌不賣乖。放眼台灣政壇有幾個不穿裙子的人格特質、道德人品和心理素質比得上她們? 柴契爾夫人當選首相前後,屢次公開表達她對國會裡某些男性大佬及同僚的不屑 一一 英國女性爭取到選舉投票權後大約六十年、英國傳統社會作威作福的父權主義總算不得不習慣女性掌舵,儘管反對黨和媒體批判其政策的嚴厲程度一分不減。 衆所周知,人類社會歷來撑起一個家的往往是女性。可是,女性領導人的團隊和幕僚必須對她們柔性的堅強保有一份通人情的尊重與同理心:畢竟,當她們感受到壓力山大「孤寡」無助、戒慎恐懼不安或備受委屈孤立無援時,同樣需要 borrow a shoulder. 如果女強人當上總統就不再是女性,那麼,沒有人性只有政治性的文革式社會就呼之欲出了(當年江青宣佈:沒有人性只有階級性)。 小英會被李登輝延攬擔任國際談判代表,當然也不會是省油的燈。但以台灣社會傳統文化下的成長環境與教育背景所造就的一介小女生,絕不可能設想到自己有一天必須孤獨地承擔兩千多萬人命運共同體的前途。可是,當命運敲門時「謝公最小偏憐女」勇敢地走進台灣總統的宿命處境。除了歸功於心臟真強之外,黨内外啃招牌邊的政客不能不認識到她的確有過人之節。 上任以後任何人都看得出她懷抱社會責任感、推動改革的企圖心,她寧可承擔改革的風險,不做 care taker 只求無過。只是她和她的團隊可能低估了牛頓定律:自古以來推動改革的企圖心與阻力是成正比的。李登輝經歷過很深刻的體會。 無論如何,棋局還在進行;怕熱就別進廚房。幾多年歷練下來証明:動不動就在攝影機前哽咽的賈寶玉們遠不如她耐熱。至於把中共的木偶林鄭與軍權的禁臠翁山蘇姬,和民主制度下的小英送做堆,都冠上女性沙文主義的大帽,就未免太不倫不類了一一 how about 江青、慈禧太后和武則天?
  • 投書 摸底--老共掌心上的KMT

    2021.02.25 | 14:58

    當年納綷德國提防著盟軍登陸,在大西洋沿岸構築強固的反登陸防禦工事,號稱「大西洋長城」,佈下重兵、恃吾有以待之。沒想到盟軍仍能出其不意發動奇襲。事後檢討疏於防備的近因之一,是德軍總部判斷盟軍統帥艾森豪一向行事謹慎,應不致於在惡劣天候下冒險渡海登陸。與衝衝衝的猛將巴頓和平日嗜賭的山本五十六個性參差。 事實上,德軍猜對了一半。艾森豪的確因海峽的狂風巨浪暴雨把 D-Day 延後兩天猶舉棋不定。但迫於其他行動的時機考量不得不孤注一擲。口袋裡備妥一份登陸失敗的罪己辭職信。 兩軍相持,無不互相打探對方領導人的底細。不保證一定有用,但參考價值很高。 川普當選,中共不可能沒摸過川普的老底。但是他選擇上任前與小英通電話,令中共一時無策。上任後一反美國過去四五十年對中共的包容政策,全面對幹,也令中共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動。這次經驗一定會迫使中共的外事情報作業,進行澈底的内部檢討。 論摸底,人世間無出中共之右者。例如文革時挖自己同志的老底、祖宗八代、掘地三尺,片言隻字不漏。 當年馬習會,馬先生自忖創造了歷史,和平獎待望矣!得意忘形人之常情。可是馬先生應該知道習先生早已摸透他的老底和斤兩,自然包括他個人的心理成長過程,即心路歷程、三觀與思想。他站在習先生面前彷佛裸體模特兒,或者說穿新衣的皇帝,被看個精光,遑論被看破脚手,難怪「相公厚我」。 例如馬科長鬥争王院長那一齣戲,看在習的眼裹,像扮政治家家酒,嫩酷了呢!論胸襟,更不如永遠清湯掛麵、一襲長褲,像個大學女生的蔡英文。只須看她對待挑戰者賴清德的愛才、惜才與包容的器度及民主素養,直似女中豪傑!民進黨 inclusive ,國民黨 exclusive ,天下事,可知矣!難怪中共打心底瞧不起國民黨。馬先生還在害單相思呢! 更無奈的是馬先生永遠摸不著習先生的底。因為他來自一個不透明、封閉的列寧式政黨。
  • 投書 政治遺產與政治負債

    2021.02.22 | 16:15

    政治領導人的歷史定位很大程度由其政治遺產決定。有點像富豪做遺產規劃,政治領導人通常會刻意規劃某些政治遺產,期能留傳後世,但後人對這些遺產的評價當然遠近高低各不同,而且必然與時俱變。畢竟,有時候貌似無關緊要的政治遺產可能在某個偶然扭轉歷史的發展。反之亦然。 換句話說,政治遺產的評價往往並非當事人所能決定。因此,西方民主國家政治領導人一般會比較傾向於自我期許後人如何緬懷他/她。但也往往事與願違。 例如冷戰深凍期西德總理布朗德推動的東進政策比尼克森的低盪要早,當時他也不可能預知東進政策很可能是導致廿多年後蘇聯崩潰的混沌效應蝴蝶翅膀。而後世對他最深刻的記憶卻可能是他訪問波蘭猶太集中營在紀念碑前那一跪,以及被西德情報局揭發他最信任的機要祕書是東德間諜,他立刻為他的政治判斷力負責而辭職。後者成為他的政治負債,幾乎抵銷掉他的政治遺產。 尼克森最希望後人能緬懷他打開中國的大門,但人們一想到他就想起水門案。正如人們想起柯林頓便想到陸文斯基,豈柯之所欲哉!然亦無可奈何事。所以他照樣吃香喝辣若無其事,倒是苦了陸文斯基大半生抬不起頭。 也是冷戰尖鋒期,英國國防部長普弗模被發現與蘇聯間諜(駐英武官)共享一位情婦,舉國譁然,麥克米倫首相整個内閣一夕崩塌。普弗模從此抬不起頭做人,他沒有自殺或隱遁,出獄後低着頭默默地做清潔公厠的義工向公衆贖罪。可算好漢一條。 本來國稅局課徵遺產稅時,被繼承人的負債可以抵稅;要繼承遺產就必須同時繼承負債。政治遺產稅則不同:被後人課稅的對象是政治負債不是政治遺產,後者被概括承受,可能抵稅。蔣介石不在人間已近半世紀,也就是說五十歲以下的台灣人只對沒有生命跡象的蔣介石印象模糊,可是他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和政治負債到今天還理不乾淨,繼續糾纏著台灣人。國民黨人和共產黨徒一樣,都企圖切割政治負債,只要政治遺產。 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卸任,人們可能因為她對權力無欲則剛、私生活無懈可擊而緬懷她。她的政治遺產當然也會有政治負債。但是納綷的大屠殺絕不是她的政治負債,她的基民黨和布朗德的社民黨一樣不但没有繼承任何納綷的政治遺產,反而是被納綷追殺的一群異議份子。前年她走訪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時所講的一段話,也許最能體現她的人格,同時可以提醒地球這一邊的人們: 「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任何辦法去挽回在這裡被謀殺的生命。這是一個故事,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訴說......以確保這些罪行不再發生。」
  • 投書 民主拉鋸戰的考驗

    2021.02.17 | 16:15

    印度幾乎擁有一切不可能成為民主法治國家的要素,例如:族群複雜、十幾億人十嘴九「尻川」、宗教衝突、語種繁多、文盲充斥、經濟一窮二白、貧富高度懸殊、階級矛盾難解、官僚主義横行、治安乏善可陳、不講究公共衞生、種姓制度的死結、宿敵環伺必須供養龐大軍隊等等。這是共產革命的溫床。 從甘地以來歷經至少4位政治領導人被暗殺加上層出不窮的經濟危機、社會暴亂、武裝革命、恐怖攻擊和對外戰爭,印度都沒有出現過軍事政變,竟成長為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顯示印度的民主法治文化制度與開放社會已成熟到經得起考驗。看在法、德等民主法治屢次被開倒車的國家眼裏,「國情不同」的印度簡直是現代政治學的奇蹟;對比國情相同但條件好得多的鄰居緬甸和巴基斯坦尤其不可思議。 民主法治文化制度與自由開放社會的形成,往往付出幾個世代「信真的」兒女鮮血還未必換得來,會如此艱鉅的原因通常可以歸納成三座大山需要愚公去克服: 既得利益集團及其利益共同體(可能是外來殖民帝國或本土原有統治階級)壟斷權力、資源,以暴力恐怖鎭壓民主運動,形勢不利時負隅頑抗或反撲、打拉鋸戰,甚至援引外力介入。 民主運動被内部「信假的」和割稻仔尾的投機份子挾持綁架、内鬥腐化,找藉口開民主倒車奪權,在共產革命常見。 遭國際戰略博奕形勢牽制左右。 緬甸曾經是南亞一帶的富國,其獨立過程比印度順遂得多,英帝國協助政權交接、沒有頑抗,所以第一座大山不高。不幸剛獨立即爆發内鬥,領導人(翁山蘇姬的尊翁)及其内閣大部份成員遭集體槍殺,所幸,後續十年實行了某種程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多元政策,緩解尖銳的族群矛盾宿疾。可惜好景不長,軍頭尼溫發動政變開了先例,同時發明「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比老鄧早了20年。60年來緬甸人民一直在戒嚴恐怖統治的全面壟斷下掙扎抗爭,看在美麗島世代的眼裏記憶猶新,似曾相識。 台灣的民主運動踩着鮮血總算掙扎過來,只是還須面對舊勢力援引外力、頑抗反撲的考驗,以及國際地緣政治博奕的挑戰;當然,「信假的」内鬥奪權爭食的慢性頑疾最可能誤大事,輕則開民主倒車、重則亡國。 埃及、巴基斯坦、叙利亞等也都是被軍方全面壟斷統治的「民主」國家,年輕世代要「圖個出身」的捷徑是從軍,類似當年台灣舊世代的青年不願吃眼前虧最好加入國民黨。 緬甸的地緣能提供中共面向印度洋最便利的出海口,中共很早就不惜工本深耕,所以緬甸人民不能不把中共列入民主運動方程式的變數。而中共大概從4、50年前硬撑波布政權的教訓學乖了,所以這些年來處理緬甸變局比較有彈性。何況緬甸複雜尖銳的族群矛盾太棘手,而且軍方並不是省油的燈。 天真無奈的翁山蘇姬押注一生諾貝爾級的信譽和晚節與兩隻魔鬼做交易,被利用、剥削到精光又回牢房,軍方既已預謀下重手,勢必一不做二不休;反正美國的制裁也不能不顧忌中共的利益,任何群衆鬧事都怪罪 CIA ,軍方玩得漂亮可以左右逢源。 這局棋隔壁的印度看在眼裡從來也沒閒着,雖然自顧不暇。其實印度面對的最大挑戰可能是他們自己的文化。 謠傳習總書記曾經向莫廸推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說:「你們印度民主天天吵架,效率超低。你可以假造一場暴亂,很容易能找到藉口宣佈戒嚴,然後偷抄習思想的鳥籠經濟學,缺錢時殺雞取卵,孝敬黨國企業,然後又玩一次改革開放,如此循環生財生生不息, GDP 很快就上來,不然你們就必須搞一場文化大革命。」 莫廸很禮貌的回答:「我們印度有一種滋味鮮美的活螃蟹,肥壯精實,外銷運送時就平放在低淺的紙箱,既不紮草繩也不上蓋子,任其自由活動、保持高新鮮度。」 習滿臉驚訝:「喔!牠們不會跑掉?」 莫廸說:「任何一隻要溜出去,其他的都會把牠抓進來;你也可以試試看,說不定你們的鳥外銷時也不必罩鳥籠。」
  • 投書 美國總統與歷史定位

    2021.02.09 | 14:11

    要評價一個無任期限制之政治領袖的歷史定位,總要等到此人成為歷史人物,即作古,所謂的人亡政息、蓋棺論定。有任期限制則只要人去茶凉即可;川普例外,因為他還要興風作浪,可能再競選。 儘管大多數人清醒時都明白死後是非誰管得,但似乎看不開的居多,大概只有昏君之流才不懂得如何在乎自己的歷史定位。終竟死要面子是人性的一部份,生前即使政績一榻糊塗也總要費力營造形象。 群居的人都是政治動物,常去想像别人如何評價自己而在乎之,沒有任何其他動物在意識層次具備這種想像力。也是這種想像力導致政客作繭自縛,常不得不口是心非或掛羊頭賣狗肉,矛盾百出十分尷尬,更嚴重者既做婊子又立牌坊。歷史定位就像枕頭,白天定於一尊、不准妄議的領袖每晚可能為了如何安頓枕頭而睡不着。 尼克森和柯林頓是個好對比。 雖然尼克森在中年陷入政途挫折時曾經求助過心理醫師,但似乎從未因此減損他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心,仍充滿強烈的企圖心以邱吉爾自勉,自許能透過外交運籌開創典範轉移的新時代大格局,足以使越戰的困局和冷戰蘇聯的壓力成為 side issues 。他生前的公私言論都顯示出他極度在乎自己的歷史定位,而前無古人的外交戰略成就將定義他為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令所有他痛恨的和瞧不起他的政敵折服。此所以水門案的打擊對他個人在精神上會那麼致命。 柯林頓則出道未幾便嬴得 Slicky Willy 的政治綽號,以滑頭見長。8年總統任期,除了剛上任被希拉蕊著墨甚深的健保法案推着走向全軍覆沒以外,做的都是危機處理,很難看出他主動開創什麽局面 一一 開創新局面本來就是高風險的政治行當,往往吃力不討好。換句話說,他盡可能求平安。所以他在乎歷史定位的程度,說好聽是豁達通脱看得開,講難聽是比較欠缺社會責任感。心理學家可能會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追溯他童年的遭遇、把他定位在罪惡感比較稀薄的類型。 蔣與毛也好有一比。 「千秋功罪,任人評說」是毛的名句,似乎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歷史定位。那麼,為什麽他要動用洪荒之力銷毀證據、殺人滅口、竄改歷史?當然,毛的形象是中國共產黨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資產,何況他的歷史定位。毛明知其偽、明知人死後萬事不干己,生前還要耍帥吐出豪言壯語,英雄欺人爾!李志綏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出版以後,鄧小平急怒攻心,下令追究是誰放走李志綏醫師;未幾,隱居芝加哥的李醫師也死得不明不白。 蔣介石則恐怕屬於最看不開的那一群。他日理萬機之餘,寫的日記内容常見悲嘆抱怨或甩鍋駡人牢騷語,言簡意賅難窺史實細節,自然是準備流傳給後世看他是何等的完人 一一 每篇日記必先寫上一句修身自省的口號標語自惕自勵,彷彿中小學生寫日記。他顯然自以為(或想像)他所塑造的日記主形象會如他所欲,例如至少不亞於王陽明。殊不知當他親筆把法院的無期徒刑判決書上加批語改為死刑時,他的歷史定位已經被後人看作完全欠缺法治觀念、沒有法律常識、沒有受過現代教育的古代暴君。 毛取人性命不可勝數,幾曾留過痕迹?不是别人揣摩上意代為操刀就是「自絕於人民」(賜死?)或折磨至死。儘管他們倆似乎都不知道罪惡感和社會責任感是什麼東西。 對自己的歷史定位看得最開的美國總統殆非川普莫屬?比起毛他可能真不在乎,也不耍帥;也許他不知道什麽叫做「千秋功罪」 一一 那是中國文化才有的東西。不過,論活政客的歷史定位,最發人深省的照妖鏡應該還是白居易的名句:「若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 投書 美國總統的心理諮商

    2021.02.03 | 11:23

    謠傳柯林頓總統紀念圖書館的大門入口,釘有一面醒目的警告:「未成年請勿入內」。 當然是好事之徒捉狹柯林頓的笑話,含蓄而生動,卻也顯示他在衆人心目中的歷史定位似乎一直被偷腥醜聞彈劾案籠罩着,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同樣遭彈劾、同樣做大事不拘小節被抓包,尼克森則陷入酒精、徘徊在精神崩潰邊緣。儘管他的政治遺產遠比柯林頓更具開創性,他的個人危機處理終究暴露出老練成熟、飽經風浪的政治領袖也難以避免的心理短板。 反觀柯林頓當年坐在電視瑩光幕前接受世紀末大「公審」,收視率高於奧林匹克,大夥紛紛幸災樂禍、衆目睽睽看他笑話,幾乎望之不似人君了;可是他侃侃而談面不改色,為人類性行為重新定義。於是觀眾樂不可支,興味至今不減。余生也晚的少年囝仔錯過這一齣色彩繽紛的政治鬧劇或許有點遺憾,但也或許會恍然大悟某些台灣政客的超級抗壓能耐和堅韌的心理底氣可能都來自姓柯的。 令人費解的是,沒有人會否認美國文化教養出來的現代女性多半不是省油的燈,尤其希拉蕊,可是偷腥前科累累的柯林頓在婚姻中居然毫髮無傷,而且希拉蕊顧全大局的寬容並沒有贏得多少同情。可見柯林頓的戰略定力必有過人之節,只是他們幼女的成長過程可能遭遇多少心理創傷,似乎很少有人寄予同情。 從當初風光入主白宮到被彈劾,原是一齣希臘悲劇演成後現代鬧劇。居然彈劾之災被他閃過,病態嗜性癮經過心理諮商大概也治癒了,從良矣!浪子回頭金不換,民調反而竄升。馬克斯的預言又錯了:悲劇變成鬧劇以後會變成喜劇一一只要心理病能治癒。他卸任後到處演講,門票不菲,在希拉蕊2016敗選之前他到處為他的基金會募款,宣稱他們夫婦遲早又要回白宮,很有說服力。 美國總統職位承受壓力所需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川普身上的行為模式則似乎傾向不信邪、不在乎、不要臉。有目共睹,人家經歷一次彈劾的威脅便學乖了,他川普面臨史無前例的第二次彈劾依舊解衣磅礡、愈戰愈勇。 嚴格地說,類似川普做為商人或政客的行為模式到處可見,並非美國所獨有;只是在美國歷任總統譜上殆屬未聞,尼柯川三位總統的危機處理都會成為 EMBA、法律以及心理學的好教材。 任何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必然會被成長環境與際遇長期左右。所以這星球上每一個活人或多或少都有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一一邱吉爾自己就公開承認了(邱吉爾的黑狗 by Anthony Storr),美國總統也不可能例外。迄今似無川普尋求心理諮商的報導,但許多他的海內外敵友早已仔細排好他的八字四柱、紫微斗數,新版維基解密或有跡可尋,儘管以他的個性大概不信這個邪。 除非虛混日子,否則,任何有使命感、社會良知、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的總統每天面對此起彼落層出不窮的風險、危機等等問題,還要開創未來、超前佈署,只能獨自扛責,何況隨時必須 provide leadership,必然壓力山大、沉重無比,老化得快。所以,只憑堅韌過人的抗壓力最多造就一個每天不忘反攻大陸的武夫、或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黨棍。只有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才能開發出正向的壓力管理方式,換句話說,才學養識、格局高度皆不可或缺。 每逢談判、對抗或戰爭,摸底對方領導人的人格心理特質、文化背景、管理風格和思維模式,早已是現代情報戰之必。上世紀70年代初 CIA 建立「人格與政治行為分析中心」,專事分析評估外國政治領導人,成效斐然。該中心創辦人心理學家 Jerrold Post (去年11月底罹武漢肺炎過世)出版過相關書籍,也與 Jessica Case 以及 Stepanie Doucette 合作過2本關於川普心理人格特質的書。 也是大約50年前,法國學者 Pierre Accoce 和瑞士的 Dr.Pierre Rentchnick 合著過《病夫治國》與《非常病人》,美國學者 James Burns 推出名著《領袖》,後繼有一群美國學者的文集《領袖 一一 一項心理史學研究》,曾任情報員的美國學者 James Barber 所著的《總統的性格》,英國外相 David Owen 的名著《疾病與權力》,荷蘭臨床心理學者 Manfred Kets de Vries 的《Reflections on Character and Leadership》;以上所列不過瑩瑩大者,已足令人廢寢忘食。 台灣的命運被許多國内外政治領導人左右,然學界媒體卻很少下工夫研究他/她們心理健康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