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一場徹底改變台灣人民參與公共事務之形態的民主運動,台灣選民對候選人的投票傾向必須注意。

(圖片來源:筆者攝,屏東縣長潘孟安競選造勢晚會)

    自從2014年柯P竄紅後,選舉型態已經改變,加上今年2018年地方選舉的印證,更在在顯示,選民對藍綠兩黨忠誠度已下降,選舉型態轉為兩大方向(行銷候選人網路形象、傳統組織)。但在今年選舉,傳統組織型態在影響選民投票意願已不如過往,中間選民的自主選擇性轉強,在乎的是候選人個人魅力及形象。

    上述改變有台北市長柯文哲、屏東縣枋寮鄉長當選人陳亞麟、高雄市長韓國瑜...等人得以印證,新的媒體行銷加上傳統組織,才有可能為勝選保障。


(圖片來源:筆者攝)

    網紅政治的模式,在未來將是一大趨勢,但並非所有政治人物都適合這套模式,以下幾點舉例:

一、個人特質所展現的魅力,是最重要關鍵。

    目前台灣許多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給人的映像不免脫離不了老派、官僚、權威,而試看台北市長柯文哲與高雄市長韓國瑜,不再以權威方式與選民溝通,以一種「我與你相同,我沒有特別優秀」的姿態,自然不做作的彎下腰低下頭與選民互動,那各位檯面上的民意代表、地方首長們,你們做到幾分呢?

二、打破世代隔閡,蛻變成新世代的政治人物。

    綜觀所有成功的網紅政治人物,團隊幾乎有七成都是青年世代,而候選人也願意配合這群青年軍,行銷自我魅力,發揚個人政治理念的價值觀,以青年世代的語言,爭取選民認同。這將衝擊舊有的幕僚團隊,是否能夠接受青年軍的青年語言,要視他們為玩樂,還是視他們為新的選舉方式,就看這些陳年幕僚們的智慧了。

三、政黨力量是包袱還是助力,應仔細思考並運用適當。

    筆者在本文開頭已經說明,台灣選民對藍綠兩黨的忠誠度已經下降,問題出在,新的首投族對藍綠兩黨的厭惡,因兩黨惡鬥已經呈現極度厭煩,他們更願意選擇自己喜好,自己認同的候選人,候選人是藍或是綠,都只是代表著威權的嘴臉而已;那死忠的兩黨支持者呢?事實上僅剩少數大約50歲以上的民眾,就選民人數的結構而言,這批死忠支持者的人數,不可能多過所謂的新世代中間選民,故政黨的披風,是否能幫助候選人起飛呢?值得思考。

    上述三點政治網紅的必備條件,筆者試問,國民黨贏了嗎?一個韓國瑜,讓國民黨好似看見希望看見未來,但請明白韓國瑜是以個人魅力,用政治網紅的方式經營這場選舉,而非國民黨新星的姿態出馬,贏的是韓國瑜,輸的是民進黨,完全無相關的是國民黨。

    而民進黨呢?檢討聲量不斷湧出,蔡英文已經請辭主席,為這次的敗選負下全責,筆者認為蔡英文對黨內已經做了足夠的負責。面對國家政策,改革依舊不能停止,改革是人民2016年選擇民進黨的原因,如果因這場選舉的敗仗,就退縮而不把國家導向正確方向,那2020年大選將輸得更慘。

    民進黨的大敗,可以歸納為假訊息、硬推出姚文智參選台北市長及對改革的步驟過於躁進且無相對說明等三大原因,請以正確的方向檢討,並面對真正問題,切勿誤讀敗選訊息。

    一、假訊息的層出不窮,不須再多說,已經成為台灣社會很大的問題,加上大眾媒體的濫用助燃,讓假訊息如森林大火遇到大風似的,滅也滅不掉,這不單單只是民進黨執政後的敗選原因,相信假訊息未來會成為國安重要課題。

    二、姚文智參選,原是為了打擊柯文哲,卻被大大的打臉一番,民進黨選對會的錯誤判斷,是因為做決策時,小看新世代中間選民的力量,如筆者前文所述,民進黨也因此自食惡果。民進黨過度自負,以為以黨的力量可以打擊柯文哲,可惜力道不足,反而形成北有柯粉、南有韓粉及全國有反改革力量的阻力,在這場地方選舉進而大敗。

    三、改革是必須,但民進黨過於躁進,因此反彈力道過大。年金改革、勞資改革、公平正義...等,短短三年期間,戰場一開再開,且每個議題都沒有向全國人民做完善的宣導,讓假訊息趁虛而入,卻又繼續開闢戰場,導致玩火自焚。

    對今年這場選舉,筆者還是語重心長地想告訴兩黨,停止惡鬥,正視青年世代,至於國家改革請繼續進行,沒人希望未來國家的孩子,沒有一個好的國家,渡過一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