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安眠藥的使用成為了習慣,是否為變相的慢性吸毒?

很多人都有過失眠的經驗,徹夜在床上翻來覆去,即便能感受身體的疲勞,意識和精神卻無法得到平靜,漫漫長夜的折騰,導致隔天早上頂著兩顆熊貓眼,拖著沉重的身子開始一天的工作,精神狀況不濟使得工作效率連帶降低,因此,許多人藉著服用安眠藥,迫使自己的身體機能維持一定時間的休養,然而,頻繁的服用安眠藥,促使了身體機制習慣外在藥物的介入,最終將失去生理的自主權,而被約制於藥性操縱下的生活。

 

安眠藥的濫用,年吞3億顆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人每年要吃掉3.38億顆安眠藥,相當於一條高速公路長!而苯二氮平類BZD、和非苯二氮平類Z-drug是最為普遍使用的兩類鎮靜安眠藥,這兩類藥物在國內的使用量也比國外用的多,國人65歲以上族群BZD使用盛行率大約是37.2%至45.7%;Z-drug使用盛行率約5.4%至13.4%,比美國、加拿大、澳洲高出將近3倍,在濫用安眠藥的比例也隨著年齡增長而攀升,如60至69歲濫用藥物者佔了15.7%,70至79歲則提升到42.3%。然而安眠藥並不適合所有的失眠症狀,有些失眠是由焦慮或是憂鬱所引起,正確的辨別失眠的主因,諮詢醫師後,使用正確的藥物來治療,不要讓安眠藥成為「安心睡眠」的萬靈丹,為了短暫換取休息的假象,卻錯失了真正改善睡眠的時機。

 

失眠族群,銀髮族奪冠

失眠族群主要以老人、女性、生活壓力大者和慢性病者最為常見,睡眠障礙的長期隱憂,進而演變成對藥物成癮,在數據呈現上,銀髮族群不論是在用藥比例或是濫用藥物的比例都偏高,這也衍生了後續問題。每日藉由安眠藥來入眠,是一點一點的變賣自己,尤其對於老年族群來說,安眠藥的副作用會使人產生幻覺或是無意識的行為等等,大大提高意外發生的風險,然而面對這樣不定時炸彈,我們卻只能在保有最低的睡眠品質前,無奈地暴露於危險中,卻束手無策。

 

褪黑激素的使用?

安眠藥在台灣屬第3ヽ4級管制藥品,是需要醫生開立處方籤才得以用藥,然而不少人會尋求褪黑激素,藉此改變睡眠週期,幫助入眠,是許多往返國外或是航空人員的首選。在國外「褪黑激素」被定位為健康食品,可以自行購買,但現今在台灣被列為藥品管理,僅能從國外買回來自行使用,國內尚未通過合法買賣許可,雖然褪黑激素被證實,的確能夠改善睡眠品質,但相關文獻與資料仍然有限,對於其危險性和長期使用的副作用的評估,仍無法準確的掌握。

 

被抑制的壓力,求藥釋放?

要求準確快速的發展步調、龐大的工作壓力、家庭照護與人際關係等,壓力就像毒種埋在各個生活領域之中,逐漸茁壯蔓延,掌控我們的思考情緒,透過安眠藥的鎮定來逃脫現實苦海,被抑制的情緒不得以紓解,潛在因子將化作其他形式進行反噬,有些人除了在生理上產生藥物成癮外,對於心理上形化的仰賴認知也普遍存在於服用安眠藥的使用者,而這種心理的戒斷往往是難以突破的關卡。

面對失眠,我們該做的是從「根」本著手,透過食療、運動等方式去釋放壓力,從生活和精神上去改善,用藥絕對不是最好的方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