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幾乎擁有一切不可能成為民主法治國家的要素,例如:族群複雜、十幾億人十嘴九「尻川」、宗教衝突、語種繁多、文盲充斥、經濟一窮二白、貧富高度懸殊、階級矛盾難解、官僚主義横行、治安乏善可陳、不講究公共衞生、種姓制度的死結、宿敵環伺必須供養龐大軍隊等等。這是共產革命的溫床。

從甘地以來歷經至少4位政治領導人被暗殺加上層出不窮的經濟危機、社會暴亂、武裝革命、恐怖攻擊和對外戰爭,印度都沒有出現過軍事政變,竟成長為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顯示印度的民主法治文化制度與開放社會已成熟到經得起考驗。看在法、德等民主法治屢次被開倒車的國家眼裏,「國情不同」的印度簡直是現代政治學的奇蹟;對比國情相同但條件好得多的鄰居緬甸和巴基斯坦尤其不可思議。

民主法治文化制度與自由開放社會的形成,往往付出幾個世代「信真的」兒女鮮血還未必換得來,會如此艱鉅的原因通常可以歸納成三座大山需要愚公去克服:

1.既得利益集團及其利益共同體(可能是外來殖民帝國或本土原有統治階級)壟斷權力、資源,以暴力恐怖鎭壓民主運動,形勢不利時負隅頑抗或反撲、打拉鋸戰,甚至援引外力介入。

2.民主運動被内部「信假的」和割稻仔尾的投機份子挾持綁架、内鬥腐化,找藉口開民主倒車奪權,在共產革命常見。

3.遭國際戰略博奕形勢牽制左右。

緬甸曾經是南亞一帶的富國,其獨立過程比印度順遂得多,英帝國協助政權交接、沒有頑抗,所以第一座大山不高。不幸剛獨立即爆發内鬥,領導人(翁山蘇姬的尊翁)及其内閣大部份成員遭集體槍殺,所幸,後續十年實行了某種程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多元政策,緩解尖銳的族群矛盾宿疾。可惜好景不長,軍頭尼溫發動政變開了先例,同時發明「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比老鄧早了20年。60年來緬甸人民一直在戒嚴恐怖統治的全面壟斷下掙扎抗爭,看在美麗島世代的眼裏記憶猶新,似曾相識。

台灣的民主運動踩着鮮血總算掙扎過來,只是還須面對舊勢力援引外力、頑抗反撲的考驗,以及國際地緣政治博奕的挑戰;當然,「信假的」内鬥奪權爭食的慢性頑疾最可能誤大事,輕則開民主倒車、重則亡國。

埃及、巴基斯坦、叙利亞等也都是被軍方全面壟斷統治的「民主」國家,年輕世代要「圖個出身」的捷徑是從軍,類似當年台灣舊世代的青年不願吃眼前虧最好加入國民黨。

緬甸的地緣能提供中共面向印度洋最便利的出海口,中共很早就不惜工本深耕,所以緬甸人民不能不把中共列入民主運動方程式的變數。而中共大概從4、50年前硬撑波布政權的教訓學乖了,所以這些年來處理緬甸變局比較有彈性。何況緬甸複雜尖銳的族群矛盾太棘手,而且軍方並不是省油的燈。

天真無奈的翁山蘇姬押注一生諾貝爾級的信譽和晚節與兩隻魔鬼做交易,被利用、剥削到精光又回牢房,軍方既已預謀下重手,勢必一不做二不休;反正美國的制裁也不能不顧忌中共的利益,任何群衆鬧事都怪罪 CIA ,軍方玩得漂亮可以左右逢源。

這局棋隔壁的印度看在眼裡從來也沒閒着,雖然自顧不暇。其實印度面對的最大挑戰可能是他們自己的文化。

謠傳習總書記曾經向莫廸推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說:「你們印度民主天天吵架,效率超低。你可以假造一場暴亂,很容易能找到藉口宣佈戒嚴,然後偷抄習思想的鳥籠經濟學,缺錢時殺雞取卵,孝敬黨國企業,然後又玩一次改革開放,如此循環生財生生不息, GDP 很快就上來,不然你們就必須搞一場文化大革命。」

莫廸很禮貌的回答:「我們印度有一種滋味鮮美的活螃蟹,肥壯精實,外銷運送時就平放在低淺的紙箱,既不紮草繩也不上蓋子,任其自由活動、保持高新鮮度。」

習滿臉驚訝:「喔!牠們不會跑掉?」

莫廸說:「任何一隻要溜出去,其他的都會把牠抓進來;你也可以試試看,說不定你們的鳥外銷時也不必罩鳥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