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參議院撥款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20日以27:2懸殊比數通過「外國軍事融資」(the 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FMF)及「總統撥款權」(PDA)相關法案,其中包括提供台灣1.13億美元(約新台幣35.3億元)的外國軍事融資;但相較於眾議院上週以32:27拉鋸比數中通過的5億美元(約新台幣156.23億元)差距甚大。美國軍事媒體《國防新聞》(Defense News)認為,在更廣泛的政府資金爭奪中,台灣援助水準和最高限額的差異顯示參眾兩院意見的差異。

《國防新聞》報導,參眾兩院在對外援助上的看法有相當的歧見。眾議院上週通過的對外援助法案將最高限額削減至525億美元,比拜登政府的預算要求少24%;而參議院則將最高限額拉高到618億美元,比2023年小幅增加。而由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在今年5月提案「向台灣提供外國軍事資金援助」,在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投票時,出現32:27拉鋸比數,但通過較高的5億美元額度;而到了參議院,反而縮減到僅剩1.13億美元。

根據了解,主導「外國軍事融資」計畫的美國國務院,今年首度將台灣納入適用清單,以應對中國以武力奪取台灣的企圖。五角大廈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先前在聽證會上,表態支持台灣強化自衛能力,並要求國會批准外國軍事融資和總統撥款權的預算。拉特納坦承對台軍售部份有受到延遲,但反對用「積壓訂單」來形容尚未交付的190億美元軍售品項,認為在調整軍事生產和國防工業流程後將獲得改善;只是若能循烏克蘭模式,快速將軍備庫存交予台灣,能有效減緩台灣現階段的戰備壓力。

目前,拜登政府尚未提交準備從美國庫存中移轉給台灣的具體訊息,因為國會還必須批准一項單獨的支出計劃,用以「回補」運往台灣的武器。而對於對台軍售受到延遲部份,《國防新聞》不客氣指出,雖然工業基礎限制是軍售「積壓」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對外軍售過程中冗長的技術和安全審查以及有時緩慢的簽約和採購進度,也可能嚴重拖延軍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