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瓦解、華沙公約集團解散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的存續一直受到各種質疑。然而,這個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同盟最近找到存在的理由(raison d'être):一個野心勃勃的中國構成的威脅不容忽視。《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稍早刊登該報元老專欄作家黃忠清(Cary Huang)的評論:〈北京的夢靨正在成真 中國是北約(要對抗)的新共產主義目標〉。

黃忠清指出,1991年3月31日華沙公約組織解體後,世界各角落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崩潰,蘇聯也解體,北約的存在理由受到了廣泛質疑。然而,北約會員國本月稍早在倫敦郊區的一個度假村慶祝成立70週年之際,似乎又找到了合理化其繼續存在的理由: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共產主義強權。

中國與俄羅斯晚近強化軍事合作,讓過去20幾年來因缺乏共同目標而離心離德的北約各國重新找到存在的理由。

黃忠清指出,這不是北約第一次公開討論中國。但是,以前的會談重點是中國在亞洲的軍事活動的影響,特別是在南中國海的航行自由,以及中國在中東、非洲和其他地方的活動。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2012年宣布其「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時,美國海軍將其2/3的資源轉移到亞太地區。華盛頓的戰略轉在歐洲不少會員國眼中,不啻是對北約這個越來越脆弱的群體棺木封釘。

如今,隨著人民解放軍在全球範圍內的存在,讓北約各國感受到中國的直接威脅。解放軍在非洲東北部的吉布提(Djibouti)開設了基地,並與俄羅斯在地中海和波羅的海進行了聯合演習。

北約大部分的國家現在都和華府一樣對中國與日俱增的威脅有感。過去幾年來,美國和歐盟對中戰略越來越一致。美國去年在其《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後,歐洲執委會(歐盟的行政部門,其28個會員國中就有22個國家同時是北約成員)也緊隨其後,在《歐中戰略展望》計畫將中國定位為「經濟上競爭者、體系上的敵手」。

北約的伙伴國家包括亞洲的大多數自由民主國家,例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些國家早就尋求北約的協助以制止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影響力。北約也將與印太夥伴以及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在內的「五眼情報聯盟」加強合作。北約各國領袖在高峰會議重申對「華盛頓條約第五條所載的莊嚴承諾,即對一個盟友的襲擊應被視為對我們所有人的襲擊」。

黃忠清指出,這一切在在表明,北約組織的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北約不再將俄羅斯視為主要威脅。北京最糟糕的噩夢是,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將重心向東轉移,從大西洋和印度洋轉移到了南海和東海,其目光投向了中國這個世上最後一個主要的共產主義大國,成為其頭號大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