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天平時常在變動中,台灣週旋在美中兩強角力之間更需戒慎因應保持平衡。民進黨二次執政迄今兩年,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總統始終維持自制與不挑釁的溫和立場,卻也堅定地不接受北京所定義、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的「九二共識」。不過,北京非但持續拒絕蔡英文的善意訴求,還變本加厲地對蔡政府施壓全方位的打壓。

從最早中斷兩岸官方互動,到減少中國觀光客訪台,到幾個月前片面宣布M503航線、一連串軍機軍艦繞行台海、施壓國際航空公司更名為「中國台灣」、封鎖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乃至於一個月內接連拔掉台灣兩個邦交國等一系列攻勢,主要目的除了弱化蔡英文的國內領導、阻絕其所認知「台獨勢力」壯大,更是為了遏止美國川普政府起進與台灣。

最近美國國會通過友台的「台灣旅行法」,川普簽署,加上美國國防授權法建議行政部門考慮軍艦停靠台灣港口等,都讓北京感到芒刺在背,只能懲罰台灣出氣。

北京一方面用軍事與外交壓力打擊蔡政府,另一方面則是切割民進黨政府與台灣人民,針對台灣社會提出惠台措施,俾進行分化之舉。中國重要的戰略思考,是將民進黨困在兩岸關係的框架內,防止台灣議題國際化,將兩岸關係的困局,歸咎於蔡英文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也讓國際社會縱使口頭聲援台灣,但也僅及於此,發揮不了太大的後續效果。

正因為如此,台灣才更應該善用現階段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憂慮漸升之際,凸顯台灣的戰略價值,區隔兩岸在捍衛民主自由、維護區域和平方面的差別。

以美國深具影響力的華府智庫社群為例,不分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陣營,多對中國近來在軍事、政治、經貿與安全方面的威脅表達警戒之意,同時,也主張強化美台關係來制衡北京。最明顯的發展,就是華府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中心主任卜睿哲的最新表態。卜睿哲立場偏在野的民主黨,但他日前在公開場合主張,美國總統川普、或國務卿龐培歐、或國防部長馬提斯應該直接告訴中國的對口官員,美國沒有試著改變現狀,台灣沒有試著改變現狀,中國卻試著改變現狀。

卜睿哲與其他知名智庫專家如CSIS的葛萊儀、布魯金斯研究員何瑞恩、戴維森學院政治系副教授任雪麗,以及前國務院資深官員王曉岷都口徑一致認為,蔡英文就任後,從未挑釁中國,而是將焦點放在內部改革,但中國對台灣的全方位壓迫卻不斷升級。除了外交和軍事壓迫,北京更在全球強迫貫徹「一中」政策,要求36個航空公司改名,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部份。葛萊儀解讀,她從中看到的似乎是習近平的弱點,而不是力量。意味習近平擔心的正是台灣的自制與民主對照中國的霸權與威嚇,讓國際輿論更為同情並支持台灣。

葛萊儀也說,如果台灣不斷失去邦交國,會削弱台灣的主權聲索,很多國家開始擔心台灣的民主和前途,但又擔心發言聲援台灣會被中共懲罰,美國應該聯合其它理念相同的國家為台灣站出來,在中國懲罰美國盟邦時,美國應回敬。美台間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不應只是雙邊平台,美國可以逐漸邀請其它國家加入。 

曾經擔任「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的卜睿哲甚至建議川普政府,應該指派部長級官員出席6月12日AIT台北新館落成儀式,同時也應該加強台美軍事、經濟關係。卜睿哲本人也會參加AIT新館的開幕典禮,以行動表達對台美關係的支持。

美國智庫社群和意見領袖的態度如此,川普政府的亞洲政策更是以中國為假想敵。舉凡川普政府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安全戰略,都視北京為競爭對手與對美國最大的軍事威脅。川普政府也認知台灣在其「印度太平洋戰略」中能夠扮演建設性的角色。

凡此種種證明,中國愈是擔心台灣靠近美國,但其採取打壓台灣的策略,卻愈是將台灣推往美國的懷抱,致使蔡政府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天秤中,別無選擇只能靠向華府。北京對台海關係的誤判再次證明其傲慢自大的一面。

儘管如此,蔡政府在拿捏此一平衡時,仍需謹慎以對,畢竟北京手中仍有兩岸人民互動與台灣依賴中國市場這兩大籌碼。因此蔡政府選擇加化與美國在安全與政治方面的合作,卻也未放棄追求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努力,不給北京藉口,這是睿智的策略。

此外,中國的理想盤算自然是看到民進黨在台灣的選舉失利,蔡英文的支持度繼續每況愈下,如此更能給北京操作分化台灣社會的空間。

蔡政府當務之急,是儘快將過去兩年來在諸多國內改革的成果展現給台灣人民,同時透過有效的國際宣傳,讓包括華府在內的國際社會全面理解台灣在的戰略重要性。蔡政府應該善用華府友台聲浪高漲,以及國際間對中國崛起的憂慮,進一步制衡中國的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