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肝細胞癌八成五以上是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有關,但現在醫學又有新發現!原來「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與非病毒性肝癌有顯著相關,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最重要的三個風險因子分別為脂肪肝、糖尿病史以及三酸甘油脂過高,未來若能建立肝癌之預防、預測和監測策略進行調整,才能在消除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後,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肝癌為第二高癌症死因

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癌症長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依衛福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在2004年以前,肝癌長期為台灣癌症死因之首,之後才被肺癌超越,為第二大癌症死因。目前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1千人診斷出肝癌,民國105年有高達8,353人死於肝癌。顯見肝癌一直是國人重要的健康議題。

肝癌來自慢性病毒感染

肝癌中大部分是肝細胞癌,在台灣,肝細胞癌八成五以上是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有關(B型肝炎,C型肝炎)。因為慢性病毒性肝炎會造成肝硬化,進而產生肝癌。在台灣,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無關」之肝癌病例較少,也就不易分析其相關之風險因子。

肝癌風險新因子

國家衛生研究院人體生物資料庫之「台灣肝癌網」,自民國2005年起,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和科技部經費支持下,與國內北、中、南五大醫學中心合作(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成功收集大量肝臟腫瘤患者的生物樣本及臨床資料。因此得以針對411例沒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之肝癌病患作分析,並和配對之840例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有關之肝癌病患作比較。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與非病毒性肝癌有顯著相關。其中最重要的三個風險因子分別為脂肪肝(由超音波檢測、糖尿病史以及三酸甘油脂過高( triglyceride > 160 mg / dL)。

脂肪肝成健康隱憂

由於台灣已全面進行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最近幾年慢性肝癌新藥療效也大幅提升,已可預見台灣與慢性肝炎感染相關的肝癌在未來十年將明顯減少。

雖然慢性肝癌新藥療效也大幅提升,但隨著西式飲食在台灣和亞洲的盛行,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數量一直在增加。研究直接證實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和肝癌發生相關,可以預測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的肝癌患者比例將會增加。這個趨勢在日本已經呈現,他們在2000年以前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之肝癌病患也是在一成左右,但是2010年已快速增加到兩成四。

肝癌篩檢將成最後防線

因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建議,為了預防肝癌、預測和監測策略,應進行前瞻式的調整,例如加強脂肪肝和代謝性疾病之預防及治療,對脂肪肝或代謝性疾病患者提醒有可能罹患肝癌之風險,對代謝性疾病患者加強追蹤,以建立脂肪肝或代謝性疾病患者罹患肝癌機率和定期作肝癌篩檢(例如腹部超音波)之投資報酬率的數據,來協助制定未來脂肪肝和代謝性疾病患者是否需要定期作肝癌篩檢的決策。如此才可能在消除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後,能夠繼續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延伸閱讀:

新型心肌梗塞診斷超快!1小時就有結果

胃食道逆流上身?醫師:出現這7大症狀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