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入世報導版的《湖濱散記》。這是背景寫農村,實則聚焦農村中被忽略的女力(或者說媽力)故事。這是一本想在城市與鄉村、都會與自然搭一座橋的生命經驗書寫。

書全名是《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作者李慧宜順著24個節氣,從立春到大寒,寫下24篇符應節氣,在美濃田間生活的經驗,從衝突到安身立命。說是求生筆記不為過。人面對自然與土地的求生經驗,累積下來的生存智慧與經濟議題就是農業。從農業、工業,走到現代社會。人口多數聚集在城市,但土地面積最廣大的是農地。每天吃下肚的是農產品,即便它占國家生產毛額已經愈來愈低。

李慧宜是新竹人。農村長大,求學階段到台北生活。因為做報導節目走入美濃,在美濃結婚生子,在農村生活。隨著WTO、台灣糧食自給率過低、農業農村農人(三農問題)、食安風暴,關於農業與農村書寫(包含影音)慢慢多了起來。李慧宜這本書的有趣,在於她是從許多面向的衝突出發,南與北、在地與外來、男與女、鄉村與城市。過往記者訓練的書寫需要平衡報導,不做過多個人價值與情緒涉入。但這次是下半輩子要在農村度過,無論能否接受或改變,問題在那都得要天天去面對。無可迴避的面對,讓這本書的文字非常誠實,關於翁媳吵架、想要離婚、用不用除草劑的爭辯等等,因為身在其中,不是單純選擇一個立場罵一罵就沒事。她轉而用更寬宏包容的視野,去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農人與農村因此更立體。

提到美濃,大多人應該有一些畫面與印象跳出來。但大家可能沒想到,許多美濃人關心的是賽鴿。書中有篇〈白露  歐吉肖粉鳥〉,文中一個小標題是「農村裡的航空事業」。航空事業是什麼?原來在講賽鴿。加入WTO後,本土菸草種植面積大量減少。過往種菸草重鎮的美濃,菸樓逐漸頹圮消失,取而代之的地景是屋頂鴿舍。養鴿、訓練鴿、送去比賽,許多農友農閒之餘的話題就是鴿,沒有直接參與的人,也會跟風下注賭一把。李慧宜:「對農民來說,耕種是跟天對賭,不過老天是莊家,農民輸了也不能多說什麼!可是,擁有一座鴿舍,如同擁有一個王國,高高站在上面,一次賭贏就贏了全世界,這正是賽鴿迷人之處。比上癮的人,無論輸多或贏多,都離不開這個漩渦。」賽鴿這件事,是美濃人的共同生活話題,如果不是像李慧宜這樣,從一個他者的角度,進去生活與書寫的話,多數人應該不知道這件事。

知道與否又怎樣?李慧宜不獵奇,不批判。就是呈現美濃這個農村生活的真實面貌。農民幾代人總是看天吃飯、看政府政策、看國際情勢吃飯,養成謙卑不與人爭、凡事忍耐、默默接受的個性。終於有個事情看來可以操之在己,且在務農得不到尊嚴與自信的台灣,這或許是一種情緒轉移的出口。書寫賽鴿這件事,重點不在賭博這件事,而是映照農民的內心現況。

現今提到美濃,大家有印象的作物是白玉蘿蔔與橙蜜香小番茄。這是晚近的偶然產物。美濃過往主要農產是稻米與菸葉。年作三期,一二期種稻,第三期種菸葉。菸葉減產後,一期種稻、二期領休耕補助、三期種些敏豆紅豆或自家吃的蔬菜。現在第三期種白玉蘿蔔與橙蜜香小番茄,收益比一二期好,也算是美濃農業轉型的一點小成績。當地人稱「細蘿蔔」的這品種,在日本時代美濃就人在種,不過以往農民認為沒有經濟價值,婦女種在田邊畸零地,只是想讓自家餐桌多一樣配菜。

李慧宜下田的第一樣農作物就是細蘿蔔。從一開始被看衰,到2010邀請朋友到田間拔蘿蔔體驗後的效益,讓農民感受到機會(商機),現今外地人來拔蘿蔔已經是美濃入秋後的田間景象,白玉蘿蔔也成為農會行銷美濃的主要作物。從實際種植與消費者的實際互動,讓李慧宜感受到這種直接互動的消費者力量,除了給予農村收入,更重要的是,讓務農大半輩子卻未直接面對過消費者的農民,可以感受到信任與被尊重,務農這件事不再孤單,有人肯定務農的價值與尊嚴。

李慧宜:「我的阿爸、阿姆一輩子務農,過去收成的稻穀是自己吃和繳公糧,而番茄、木瓜、荔枝等經濟作物,全部都是送到果菜拍賣市場或行口,可以賣多少錢,不是自己決定,吃到的人喜不喜歡?心裡有沒有感動?農民一概不知道。可是,到蘿蔔園來拔蘿蔔的家長,會親口跟阿爸、阿姆說『謝謝你們不用除草劑』,或是『謝謝你們種健康好吃的蘿蔔給我們』,甚至有些人還握著公婆的雙手對著老人家說:『還好你們不用除草劑,我才敢帶小孩來你們這裡拔蘿蔔!』」

多數住在城市中的消費者,透過選擇購買的力量,透過實際到產地給農民的鼓勵。在深深體驗三農諸多問題後的李慧宜,相信這股力量,這種食與農、城市與鄉村的連結,可以讓台灣農業變得更好,農業更好,農村與農民就會生活的更好。農村好,城市的食物安全與生活也會更好。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書中對於農村的未來雖然迷惘,卻也懷抱著希望。努力的在農村中安定生活,繼續書寫與記錄農村,或許李慧宜想寫回的是已逝父親小時候生長的那個農村景況。「農村,你好嗎?」,應該也是在問:「爸爸,你好嗎?」

書中沒有直接論述,但李慧宜這本書最想寫的是農村中的女人。不是強調女性農民、高學歷歸農者,或女型農。而是她觀察認為,農村沒有女人不成事。田間的主要經濟作物的管理、家中三餐配菜種植與肉類畜養、家裡的煮飯洗衣、照顧小孩或孫子,都是婆婆媽媽張羅執行。書中婆媽們的稱呼都是XX嫂(XX是先生的名字)。李慧宜在三餘書店發表時,介紹自己的婆婆上台,激動地說,大家叫她定仔嫂,她有自己的名字,我要跟大家介紹她的名字。農村的女人,名字可以被記得,才能被書寫,農村中的女人,在歷史中才有生命故事留下。

12月10日發表會那天,李慧宜的婆婆煮了蘿蔔湯,請在場所有人喝。這鍋湯裡有剛採收的新鮮白玉蘿蔔、老蘿蔔、醃蘿蔔,和「風頭水尾,海口雞」的雞肉,一起熬成一鍋充滿大地恩賜與農村人味的暖湯。《農村,你好嗎?》這本書中文章,就像這鍋鮮湯,有老中青農民的處境與生命,有風土味道,有與自然既競爭又合作的農人故事。生動的筆、誠實的眼,佐以資料考究,煲成一本層次豐富的著作。書中幾位正在努力與已經逝去的農民故事。閱讀後,闔上書本,感動的印象在腦中揮不去。我相信,以後坐在滿桌飯菜前,眼下會有更多的感受。

作者:謝一麟

(編按:此篇為新頭殼網站跟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所推出的書評) 

《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作者李慧宜順著24個節氣,從立春到大寒,寫下24篇符應節氣,在美濃田間生活的經驗。   圖:三餘書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