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謝一麟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謝一麟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邊境童話》--穿越人心的圍籬邊界

    新聞 《邊境童話》--穿越人心的圍籬邊界

    2017.03.03 | 12:46

    翻開《邊境童話》這書,裡頭一張在蘭嶼紅頭漁人部落,拍地上一灘水的照片,讓我想到不久前訪問視覺設計師,他提到創作理念的一段話。他幫衛武營藝術祭設計的主視覺,顏料流動感,是來自他小時候觀察地上一些小水灘,上面混著油污,光線折射出現彩虹。彩虹流動著。他至今創作,仍時常浮現小時候觀察路邊水漬的影像畫面。《邊
  • 漫長的等待——《倒風內海》

    新聞 漫長的等待——《倒風內海》

    2017.02.06 | 15:12

    我看魏德聖新片《52 Hz, I Love You》,最後一場餐廳戲,眼睛亮了起來。餐廳的牆上掛了幾幅畫,鼓手小應的背後是大航海時代荷蘭的船艦,還有幾張是當時荷蘭王公貴族的畫像。可以確定,魏德聖沒忘《倒風內海》這本書。他10多年前早已完成的台灣三部曲劇本,一直放在心上,等待機會來臨。他在《小導演失業
  • 大地恩賜與農村人味煲成精力湯—《農村,你好嗎?》

    新聞 大地恩賜與農村人味煲成精力湯—《農村,你好嗎?》

    2017.01.07 | 11:02

    這是入世報導版的《湖濱散記》。這是背景寫農村,實則聚焦農村中被忽略的女力(或者說媽力)故事。這是一本想在城市與鄉村、都會與自然搭一座橋的生命經驗書寫。書全名是《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作者李慧宜順著24個節氣,從立春到大寒,寫下24篇符應節氣,在美濃田間生活的經驗,從衝突到安
  • 一個人練習一個人--《孤獨的美食家2》

    新聞 一個人練習一個人--《孤獨的美食家2》

    2016.12.16 | 18:09

    初看久住昌之創作的《孤獨的美食家》,以為是美食主題。不過裡面的料理與餐館,都是看來隨機又平凡的一頓外食。一篇篇短故事看下去,深深被這漫畫的敘事節奏與分鏡吸引。過了幾年後,有自己的小孩與家庭,再看第二集。才清楚體會,好看不是因為美食兩字,而是孤獨。旁觀五郎用餐,同時有暖胃暖心感(也有一點很撐的感覺,他
  • 以命相許的職人總成——《築地市場四百年》

    新聞 以命相許的職人總成——《築地市場四百年》

    2016.11.12 | 14:23

    日本東京的築地市場,原本要在這個月搬遷到新地點(豐洲市場)。但因為新用地之前爆出污染問題,搬遷日期延到明年。我從沒去過築地市場,和多數人一樣,只有從日本漫畫與影視作品,別人分享築地場外市場的生魚丼飯、握壽司照片,有概略印象。會關心築地市場,主要是因為沈昭良的黑白攝影集《築地魚市場》。他從1993年開
  • 他們就是我們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新聞 他們就是我們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2016.10.21 | 16:55

    不要被《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的封底、介紹文、序文給騙了。可能有人看到介紹文中的學術名詞,就默默把書給放回架上。作者魏明毅的工作是諮商心理師,因為探索自殺率高的基隆,來到基隆港。因為研讀人類學研究所,開始在基隆港工人的家裡蹲點數個月,這些工人的故事變成他的論文。這本書確實是從學術研究論文改寫而來,
  • 台灣屋頂的幻想曲——《雲豹的屋頂》

    新聞 台灣屋頂的幻想曲——《雲豹的屋頂》

    2016.10.08 | 16:35

    以前曾有朋友說,台灣屋頂上一顆顆的不銹鋼水塔,應該是一種台灣的奇觀或奇蹟吧。很醜,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從聽他這樣說後,有機會出國時便開始注意別人家的屋頂。真的是台灣特產。連生活習慣比較相近的香港、日本都沒有。像日本,除了公寓大樓外,大部分的住宅都是斜屋頂的,上面也不會有醜醜的鐵皮屋。宜蘭縣當年鼓勵
  • 李光耀不在家—《赤道上的極地:新加坡微民族誌》

    新聞 李光耀不在家—《赤道上的極地:新加坡微民族誌》

    2016.09.25 | 11:14

    2013年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爸媽不在家》,是新加坡電影。導演陳哲藝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影片中,小人物的新加坡式英語(singling)、組屋、生活壓力壓抑著的小中產家庭、跨國保母、亞洲金融風暴…構築成一個真實的新加坡人民生活面貌。過去台灣對新加坡的印象大多是經濟面、政府效能、李光
  • 楊翠平視與女性觀點看楊逵--《永不放棄》

    新聞 楊翠平視與女性觀點看楊逵--《永不放棄》

    2016.09.12 | 10:15

    《永不放棄》這本書很像好看的小說,看了開頭就無法停止的一路翻閱下去。過去談論楊逵的文字,大多從仰角的視線,在談論一個巨人或英雄(或在不同立場下被扣上標籤大帽)。楊翠寫這本關於楊逵的傳記,則是用兩個別於以往的角度來看楊逵生平:一個是用平行視線的角度;一個是用女性的角度,包括自己是孫女的身分。因為這兩個
  • 楊南郡的告別作:《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

    新聞 楊南郡的告別作:《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

    2016.08.28 | 17:39

    楊南郡:「『古道』不只是你走進山裡的一條路,而且也是一條走進台灣歷史的一個線索。你可以藉著走古道,走進台灣的歷史。」我是看《台灣踏查日記》才認識楊南郡這個名字。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走遍台灣,他的日記,由楊南郡翻譯。這翻譯工作不是單純日文翻中文而已,還要考究許多文獻。更特別的是,翻譯者不是只有紙筆、文
  • 公僕說真話!  《公門菜鳥飛》的革新理想

    新聞 公僕說真話! 《公門菜鳥飛》的革新理想

    2016.08.14 | 17:24

    「常常在想,如果政府是間大公司,繳稅的民眾都該是股東,但為何大家在意的是處心積慮要將子女送進這間大公司,而不是在意這間公司的運作效率?對於這間公司的人才訓練及發展,也很少聞問,反正送得進去就好,只要公司不會倒。或是,一邊罵政府,一邊想把子女往裡面送。」 —魚凱,《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
  • 四分之三的台灣:《與子偕行》

    新聞 四分之三的台灣:《與子偕行》

    2016.07.23 | 14:44

    台灣島有四分之三的面積都是山林。不過大多數人對於這四分之三卻非常陌生,包括野外與歷史。魏德聖導演電影《賽德克‧巴萊》面世後,讓許多人跳開這四分之一土地上的紛紛擾擾,時光(也是眼光)拉回近百年前的日本時代。影像的魅力,讓人從1930年的霧社事件,開始注意山林地理、古道、文化衝擊、山林產業,還有台灣近代
  • 像在看周星馳電影的《世界病時我亦病》

    新聞 像在看周星馳電影的《世界病時我亦病》

    2016.07.03 | 10:20

    《世界病時我亦病》,這本書很有喜感,有點像是在看周星馳的電影。不用具備什麼背景,看了就自然會呵呵笑。如果你有一點文學背景,或是文字創作經驗,還能有一種會心一笑。感受到搞笑背後對於文字、文學的深刻造詣及愛意。作者唐捐(筆名反而較廣為人知),本名劉正忠。是文字創作者,是中文系的教授。自己創作,也評論別人
  • 《逆》,王志揚以墨說法

    新聞 《逆》,王志揚以墨說法

    2016.06.12 | 10:21

    「魚少水——斯有何樂 墨少法——斯有何妙 人少逆——斯有何趣」 ——王志揚,《逆》 這是書法藝術家王志揚的第三本著作(述著,宋芳綺執筆)。以墨說法。書法,對於王志揚來說,是一種連結人與人的方式。法,不是
  • 零下30度  他與父親同行的《逐光》旅程

    新聞 零下30度 他與父親同行的《逐光》旅程

    2016.05.20 | 14:11

    「獨自騎車或健行攀登就像閱讀一本書,在只有自己的節奏中閱讀,和自己才能理解的文字,挖掘自己的理解,甚至挑戰反判自己。……感官敏銳了,此時世界才真正進來,接納了你,你才有機會感官到真正的世界和世界中的自己存在的姿態模樣,就只是清清楚楚的那個模樣。」—&mdash
  • 是人改變了動物,或動物改變了人--《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

    新聞 是人改變了動物,或動物改變了人--《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

    2016.05.08 | 20:34

    「人只是會消費不事生產的生物。他無法產乳、也不會下蛋、太孱弱而拖不動犁,跑太慢連兔子都抓不到。但他卻是所有動物的主宰。」 ——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1945)《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中文版2016年3月已經來到第5刷。作者Eric Chaline(艾力克.查林)寫作研
  • 生活需要一朵小花——《台灣書店歷史漫步》

    新聞 生活需要一朵小花——《台灣書店歷史漫步》

    2016.04.05 | 17:28

    這本書的封面,黑底,書名反白。用類似建築藍圖的白色線條稿,畫了一個狀似總統府的書櫃,這也是2016年國際書展上,「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攤位的空間擺設設計圖。書櫃前有一個戴帽子戴眼鏡的人牽著一隻狗,這應代表著「漫步」兩字意象(總統府前的凱道,也是近年各項重大議題抗爭集會的場所)。書封唯一非灰階的色彩
  • 人間的驚奇風景--董成瑜的《華麗的告解》

    新聞 人間的驚奇風景--董成瑜的《華麗的告解》

    2016.03.06 | 10:27

    過去幾年接案生涯中,經常有採訪別人與寫報導的機會(有時文字與攝影全包)。近幾年,也開始有一些被採訪的經驗。採訪工作的魅力在於,有人願意坐下來,花1、2個小時專心回答你的問題,濃縮人生經歷攤在你眼前,等你轉化為文字。報導有時是篇小短文,有時是一個研究案,有時是一本書。過去有時被冠予文史工作者之名。其實
  • 2016年的人書關係註解--《沒有獨立書店意識的年代》

    新聞 2016年的人書關係註解--《沒有獨立書店意識的年代》

    2016.02.08 | 14:17

    「別不食人間煙火了你,做生意的人們通常這樣跟我說。好吧!但我已經半百,就算是吃蠟燭,原則上書店也已經開了二十年。這樣,是不是可以給我一點特權,讓我即使不得不在商言商的時候,也還可以夾雜一點跟書與書店的存在有關的話語呢?」——廖英良,〈書店主義的幽靈〉,《沒有獨立書店意識的年代
  • 《敵人的櫻花》——敵人是誰呢?

    新聞 《敵人的櫻花》——敵人是誰呢?

    2016.01.11 | 16:18

    四年級生的王定國,首部長篇小說作品,能量驚人。雖說首部,但這幾年已有一些短中篇幅的小說累積(《那麼熱,那麼冷》、《誰在暗中眨眼睛》)。更早之前,17歲開始散文創作,18歲就已獲得中時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只是之後考上法院書記官。離職後投入商場,停筆多年。王定國這名字,後來在中部建築與房地產業,較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