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傾向自由派的網站《共識網》發表了一篇題為《難忘的會談--記王岐山與福山、青木的會見》的長文。文章記載,2015年4月23日,在反腐運動中權勢熏天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中南海會見了政治哲學家福山和比較經濟學家青木昌彥以及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德地立人等3人。 德地立人記錄了主客之間的這場對話。

以王岐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地位,沒有得到他本人的首肯,作為其老朋友的德地立人未必敢私自記錄並發表這篇充滿機鋒的“答客問”。更為弔詭的是,這篇文章很快又從《共識網》和共產黨在香港控制的媒體《大公報》上消失,其“問世”與“離世”的過程,與央視前記者柴靜自行拍攝的關於霧霾的紀錄片《蒼穹之下》一樣,堪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篇文章為何突然消失?依照中共黨內的潛規則,凡是涉及王書記的文章,中宣部部長乃至主管意識形態的常委劉雲山,未必敢擅自加以刪除。劉雲山家族有諸多把柄握在王岐山手中,地位並不穩固,哪敢虎口拔牙、橫挑強敵?所以,這篇文章被“毀屍滅跡”,只能出自王岐山本人或者習近平的意願。或許,王岐山一開始想用這種“非常規”的方式向公眾傳遞一個重要信號:“左右手互搏”的反腐運動難於上青天,並以此尋求輿論的支持。卻沒有想到,文章出籠之後,各界議論紛紛,波瀾之大,幾乎快要席捲堤壩了。於是,王岐山或者習近平下令撤出除章,卻已悔之晚矣。

在這篇談話記錄中,有一處耐人尋味的段落:王岐山說,不贊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種說法,“人類文化的最基本要素其實中國都有”,即人類是有共同的價值的。王認為:“最基本的價值是一樣的,不然我們怎麼談呢?”他沒有使用“普世價值”這個名詞,而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地用“共同價值”取而代之,但他說的顯然就是“普世價值”。

王岐山難道不知道習近平對普世價值的“咬牙切齒”嗎?習近平氣勢洶洶的“七不講”,成為2013年黨內逐級傳達的“九號文件”,也成為習近平時代意識形態的風向標。其中,就有“普世價值不能講”——就連溫家寶那樣用普世價值欺騙人民、作為人民“望梅止渴”之“梅”都不允許了。年逾七旬的資深記者高瑜就因為揭露“七不講”之真相而被判刑7年,可見習近平的“七不講”並非虛晃一槍,誰敢違背必然遭到嚴厲懲罰。稍稍比朝鮮“文明”一點的是,暫時還不會採取犬決和炮決的方式罷了。

那麽,王岐山為何敢於“逆龍鱗”,跟幾個外國人——尤其是習近平痛恨的日本人——大講“普世價值”呢?難道他不知道,80年代意氣風發的總書記胡耀邦,就因為擅自接見海外記者陸鏗,海闊天空地說了一番,並被陸鏗寫成報導發表,此事後來成為胡耀邦遭到元老杯葛的一大罪行?那麽,習近平會不會惡向膽邊生,將公然違背“七不講”諭旨的王岐山抓起來關進監獄呢?也許,王岐山認為,他早已跟習近平成了“命運共同體”,即便他“任性”一點,習近平也不得不優容有加。

而這篇談話的關鍵信息在於,王岐山拒絕了福山的關於司法獨立和問責政府的建議,發誓要將“一黨獨裁、遍地是災”的道路走到盡頭。福山在最新發表的巨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中指出,穩定的政治秩序包括國家建造、法治與可問責政府等三大元素。就法治而論,他總結出「在西方,宗教組織所贏得的獨立地位,演變為司法部門的獨立地位」。這就解決了長久以來人們的疑問:為何「法治」獨在西方成形?另外,福山對於「議會」制度最終發展出制衡君主之功能與「可問責政治」也做出歷史描繪。「可問責的政府」首先出現於英國,君王和議會的爭端,形成了一個「國家機器」有效能但也需負「問責」壓力的政體。以上兩點正是今天中國政治體制的“ 阿基里斯之踵”。可惜,指點迷途的高人就在身邊,被譽為“中共黨內第一聰明人”的王岐山卻什麽也聽不進去。

這個黨已然無藥可救了。

作者:余杰(中國旅美獨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