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2024世界大賽總決賽在11月3號凌晨落幕,由韓國隊伍T1以3:2的成績戰勝中國隊伍BLG贏得冠軍,並以最高同時694萬觀看數打破電競賽事史上最高收視率,超越2023世界大賽的640萬觀看,而T1戰隊的傳奇選手Faker(李相赫)也拿到了生涯第5座世界冠軍,締造了世界賽「五冠王」的創舉。當我看到其他國家的選手能夠在如此大的舞台上發光發熱時,台灣的電競產業卻陷入了泥沼,但是我們應該就這樣如此放棄嗎?我不這麼認為,我們應該要重新找回像2012年TPA戰隊在世界大賽為國爭光的榮景。

 

政府雖然有設立電競相關的政策和補助,但這些東西好像都沒有補在刀口上,而體育署協助成立的電競協會除了協助辦比賽外也沒有做出實質上的推動,而且也有許多爭議,像是選手出國比賽卻還要自己花錢來維持比賽期間的基本需求,今年2月台灣電競選手UMA(Kagami)只帶300美元(約新台幣9500元),就前往美國征戰「快打旋風6」電競賽事卡普空盃,最終獲得冠軍,還獲得100萬美元(約台幣3100萬)獎金。但是在比賽期間卻因為預算問題原本只能一天吃一餐,最後還是主辦方提供餐券才解決。而事後電競協會的祝賀文也被網友灌爆。

 

但是除了經費和獎金問題外,許多人會對職業電競卻步的其中幾個原因是未來的出路發展性和疾病問題,雖然政府和學校有推動電競顧問和教練等職缺,但是僧多粥少,不可能每一位選手都能夠獲得機會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去開直播或是回歸社會尋求一份正常穩定的工作,這也是電競選手的不保障性,沒有打出成績或名堂也是跟普通人沒兩樣,但是卻不能夠快樂的享受遊戲,每天都要在高壓環境下練習,有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疾病問題,我認為這些是需要由政府來設立保障的。

 

而除了政府的補助和保障外,我認為還需要從基層的教育來做起,一般的家長通常不會讓小孩一直沉迷在遊戲中, 所以要改變的話可以從學校開始推廣,現在越來越多學校有開設電競專班,除了學習外還要同時進行練習和校園比賽,從基層去培養選手,慢慢地去讓家長了解電競產業,打破過去「打電動就只能撿角」的觀念。

文/陳暉豐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