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古代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確定於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擊敗賀錦麗而獲得勝選,這一結果將對美台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川普當選的原因為何?美台關係的潛在發展,及台灣在此背景下的應對策略,又將如何因應?
一、時勢造英雄的川普勝選
(一)經濟議題的主導地位
川普在競選中強調經濟復甦,聚焦於藍領階層,尤其是中西部的工人階層,為其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政策,尤其他提出減稅、減少監管等措施,並主張降低企業稅率以吸引企業回流,進一步實現「美國製造」的承諾;而川普的經濟核心理念「新美國工業主義」強調保護本土產業,計劃降低能源和電力成本,並減少汽車和處方藥的價格,以此減輕家庭支出,提升就業率並抑制通膨;此外,川普還主張對進口商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並對拒絕使用美元的國家徵收高達100%的關稅,以維護美國經濟利益。他進一步提出將製造業稅率降至15%,並設立「製造業大使」推動跨國公司遷回美國,強化製造業基礎,響應選民對經濟增長的期望。上揭政策滿足了選民對「經濟振興」的需求,是川普勝選的首要因素。
(二)對手競選策略的失誤
2024年大選中,賀錦麗在拜登退出後匆忙上陣,面對川普四年來「臥薪嘗膽」的積極準備而顯得倉促失措。尤其是賀錦麗未能有效回應選民對經濟與安全的關注,尤其在關鍵搖擺州的資源投入不足,無法成功動員中下層選民支持,這些選民普遍關注經濟改善;此外,賀錦麗將政策重點放在環保和社會公平等議題上,未提出具體的經濟改革方案,未能吸引對經濟議題更為關注的選民。相比之下,川普通過減稅和製造業回流政策獲得了工業和農業選民的信任,而賀錦麗對邊境安全與治安問題的應對不夠強硬,導致選民信心不足。所以她在競選中無法與川普的經濟主張和安全政策抗衡,致使因競選策略而嚴重挫敗。
(三)外交政策的「美國優先」
川普的外交策略圍繞「美國優先」原則,主張重新談判不利的貿易協定、減少對外援助,並要求盟國分擔更多的防務費用。此一政策受到許多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選民的認同,尤其是受全球競爭影響的農業和製造業地區。尤其是川普的「美國優先」方針,主要強調美國「利益至上」,對於農業、製造業等受全球化負面衝擊的產業提供保護;此外,川普還主張縮減對外軍事承諾,將更多資源用於國內基建和經濟發展。如此外交立場得到許多期望縮減海外支出的選民支持,認為這將有助於提升國內經濟;特別是川普對盟國的要求,也反映出他對公平分擔國防成本的堅持,使得美國選民感到他積極捍衛美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
(四)移民政策的強硬立場
川普對移民政策採取強硬立場,主張加強邊境安全以遏制非法移民,並對庇護城市施加限制。川普認為非法移民搶走了美國勞工的工作機會,並增加了犯罪率,這一立場獲得了大量南部邊境州選民的支持;此外,川普還強調只有強硬的政策才能有效解決移民問題,並在競選中多次提到移民改革的必要性。所以他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興建邊境牆、加強邊境巡邏、並制定更嚴格的簽證政策,減少非法移民的流入。果不其然,川普的立場迎合了許多對移民問題深感憂慮的選民,特別是那些受到非法移民競爭的低薪階層,為他贏得了大量選票。所以上揭強硬立場使得美國選民認為川普有能力保護本土就業和社會安全。
二、深層結構性的台美關係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台美關係因有地緣戰略、科技合作、共同的民主價值觀,以及中國威脅的增強等深層結構性連結,使得台美關係在川普新政權下仍保持穩固。
(一)地緣戰略利益
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核心地帶,對美國印太戰略的成敗起到關鍵作用。台灣的地理位置對中國的海軍發展構成天然屏障,若台灣失守,中國將能直接威脅日本、韓國等美國盟友,甚至能深入太平洋,對美國在印太的影響力造成重大威脅與影響。所以川普新政權仍將重視到台灣作為地緣戰略堡壘的價值,即便他推動「美國優先」的政策,台灣的戰略位置依舊無法被忽視,因為放棄台灣將導致美國在印太地區喪失主動權,而且也會損害美國在印太的利益與盟國信心。
(二)科技產業互惠
台美在科技領域上的高度依賴性是雙方關係的另一穩固支柱。因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提供了全球領先的技術,美國的軍事和尖端科技在許多方面都依賴台灣的技術供應;即使川普新政權推動「美國製造」,但美國仍缺乏足夠的晶片製造能力,台灣的技術地位難以取代。所以放棄台灣不僅會削弱美國的科技競爭力,還會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上暴露更多風險,因此台美的科技合作將在川普的新政權下持續深化,確保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優勢。
(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
台灣與美國共享民主與自由的價值觀,使台美關係具備了道德基礎與文化共鳴。台灣作為印太地區的民主燈塔,對於美國作為全球民主領袖的形象具有增強作用。川普政權若對台灣態度軟化,將被視為對民主夥伴的背叛,不僅削弱美國的國際形象,也將引發盟國對美國承諾的質疑,即便川普新政權的外交重心偏向於經濟利益,台灣的民主價值觀與美國的理念相符,這種價值觀的共享成為台美長期關係的基石。
(四)嚇阻中國的需求
隨著中國的軍事擴張加劇,對台灣的威脅日益增大,美國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執政,台灣的重要性都不斷上升。所以川普新政權將會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利用台灣來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擴張,而支持台灣已成為美國抵禦中國的關鍵策略,台美防衛合作也將因此增強;此外,台灣的安全在美國印太戰略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放棄台灣等同於讓中國進一步擴展影響力,影響美國在亞太的整體佈局。因此,川普新政權在嚇阻中國方面依賴台灣的地位,台美之間的防務合作也將更加緊密,以確保區域和平穩定。
三、賡續緊密合作的台美關係
(一)軍事合作的深化
川普新政權將延續對台軍售政策,提供更多先進武器以強化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因為對台軍售不僅是經濟利益的考量,還包含對中國軍事威脅的牽制意圖。此外,川普過去對台軍售案的頻繁批准和軍事合作表明,他將更積極地支持台灣防衛,例如雙方將繼續推動軍事交流,並探討如軍事演習或情報分享等新的合作形式,以加強台灣在區域安全中的角色。
(二)科技產業的調整
川普的「美國製造」政策和減少對外依賴的主張,將可能要求台灣企業增加對美投資,尤其是重點關注的半導體領域。由於美國希望降低對台灣高階晶片的依賴,川普或會進一步敦促台灣企業在美設廠,如此將促使台灣供應鏈的重組,特別是台積電等龍頭企業需要適應美方需求進行國際擴張,進行策略性的重組也帶來了新的合作機會,台灣企業有望通過在美國投資,確保自身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外交支持的強化
川普當選後,預計將更加積極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由於川普過去對台灣的公開支持,特別是支持其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表明他願意為台灣的國際地位發聲,所以他將鼓勵更多盟國支持台灣參與全球治理機構,提升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然而,這樣的支持將會引發中國強烈反彈,增大台灣的外交壓力,對台灣而言如何平衡美中博弈,尤須審慎因應者。
(四)兩岸關係的挑戰
川普的對中強硬政策將加劇兩岸緊張關係。由於川普政府將更加積極地拉攏台灣,中國對台灣施壓的力度或將加大。在此情況下,台灣需要在鞏固與美國關係的同時,謹慎處理與中國的互動,尤其是在貿易、經濟聯繫等領域,台灣需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並拓展其他出口渠道,以降低兩岸關係波動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四、自主堅韌靈活的台灣因應
(一)強化國防能力
面對潛在的區域安全挑戰,台灣必須持續強化國防,包括引進更多先進防禦武器、加強軍事訓練、提高全民防衛意識等措施;此外,台灣可以擴大與美國、日本和其他友好國家的軍事合作,以增強防衛能力,確保台灣在面對中國軍事威脅時更有信心,同時也可作為美台關係實質與緊密的證明。
(二)多元化經濟合作
台灣應積極擴展經濟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在深化與美國經濟合作的同時,積極拓展其他國際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分散經濟風險;特別是在半導體和高科技產業領域,台灣需將技術應用拓展至更多市場,形成多元化的產業基礎,如此不僅有助於分散風險,還能提升台灣在全球市場的抗壓能力。
(三)靈活的外交策略
台灣應在維持與美國密切關係的同時,尋求與中國的對話機會,降低兩岸緊張局勢,而通過在區域組織中的合作和非正式外交管道,台灣可以展現願意維持和平穩定的姿態。另外,台灣應建立靈活的外交策略,不斷尋求建立多邊合作,強化與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的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大國際支持的基礎。
(四)提升國際形象
台灣可通過推動人道援助、參與氣候變遷、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提升自身的國際形象,而透過在全球關切的議題中展現領導力,台灣可逐步增強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同時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夥伴關係。這將有助於台灣爭取更多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話語權。
五、結論
隨著川普勝選後將帶來美台關係新的機遇與挑戰,台灣在面對這一局勢變化時,必須穩健應對,確保國家安全與繁榮;唯有透過強化國防、推動經濟多元化、靈活的外交策略和積極提升國際形象,才能抓住歷史機遇,深化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合作,逐步推進國際地位的提升,確保台灣的永續生存與發展。